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3月22日在京揭曉。山東沂水跋山遺址群,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安徽郎溪磨盤山遺址,湖北荊門屈家嶺遺址,河南永城王莊遺址,河南鄭州商都書院街墓地,陜西清澗寨溝遺址,甘肅禮縣四角坪遺址,山西霍州陳村瓷窯址,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按年代早晚排列)入選。
從舊石器時代到金元明時期,從黃土高原到蔚藍南海,這些考古新發現涵蓋范圍廣、學術價值高、科學意義大,成為過去一年田野考古工作的突出代表。
詮釋中華文明多元一體與交往交流
在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多個項目有力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進程和文明交流歷程。
跋山遺址8米厚地層堆積
跋山遺址群是對以山東省沂水縣跋山遺址為中心的80余處舊石器時代遺存的總稱,其發現和研究初步構建起沂河上游區域距今10萬年到1萬年的考古文化序列。
跋山遺址群的發現和不斷擴充,進一步拓展了山東史前遺存的分布范圍。近5萬件石制品與動物化石,揭示了晚更新世華北、華中乃至華南地區舊石器文化傳統的一致性,說明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長期連續發展的特點早在舊石器時代便已顯現。
殼丘頭遺址功能區分布圖
殼丘頭遺址群位于福建平潭島,包括殼丘頭、西營、東花丘、龜山等遺址。
以平潭殼丘頭遺址群考古重大發現為代表的南島語族考古研究新進展,為探究早期南島語族人群特征、遷徙規律等提供了堅實的考古學材料。
中華文明兼具大陸性和海洋性。東南沿海地區的史前考古進展,以及對南島語族早期人群的深入認識,使我們可以嘗試探討中華文明起源的東南模式,窺探內陸文明向海洋遷徙的特征規律。
寨溝遺址后劉家塔墓地出土銅八角形車衡飾
寨溝遺址位于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解家溝鎮寨溝村,規模巨大、遺存豐富、要素齊全。
遺址及附近區域的考古發現揭示出商代晚期陜北地區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對探討陜北地區商代方國政治地理結構、了解殷墟時期中原與邊陲地區文化交流與互動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出水琺華彩蓮紋梅瓶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位于海南島與西沙群島之間的南海海底,保存相對完好,文物數量巨大,年代比較明確,不僅是我國深海考古的重大發現,也是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
這一發現完善了海上絲綢之路南海段航線的歷史鏈條,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陳星燦表示,這些遺址的相關發現對認識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對了解中西交流有重要貢獻。
為文明進程和文化演進提供依據
多項考古新發現,對探究地區社會復雜化、文明化進程,認識中華文明的演進方式具有重要價值。
磨盤山遺址2023年度發掘區
磨盤山遺址地理位置特殊,處于古代文化東傳西遞、南來北往的地理節點上。
這一遺址可為長江下游地區的文化演進提供典型范例,對于探究該地區以及整個長江下游史前社會復雜化、文明化進程,青銅時代的中原化進程,認識多元一體中華文明在皖南地區的演進方式具有重要價值。
王莊遺址出土陶鬶
王莊遺址是近年來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考古發現。遺址規模宏大,社會等級較高,其大汶口文化環壕與墓地的發現對探討東方地區史前時期聚落形態非常重要。
王莊遺址大汶口文化面貌復雜,陶器群融合多種文化因素,其主體遺存隸屬大汶口文化系統,但帶有中原仰韶文化大河村類型,南方地區屈家嶺文化、良渚文化等因素,同時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
商都書院街墓地出土部分青銅器
書院街墓地位于鄭州商都內城東南,展示了中商早期高等級貴族喪葬禮制的規范。這是中央王朝都城內迄今所見年代最早的具有兆域(墓地四周的疆界)性質的高等級貴族墓地,凸顯諸多禮制性的制度創新,也填補了商代青銅文化、黃金文化等相關文化空白。
“考古新發現為我們探討不同地區的文明起源、文明化進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改變了我們對過去的認識。”陳星燦點評道。
多角度展示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此次揭曉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還有幾項對進一步研究我國水利系統、建筑禮制、陶瓷等領域作出貢獻。
屈家嶺遺址鄭畈水壩剖面清理情況
屈家嶺遺址是屈家嶺文化的發現和命名地,是以屈家嶺為核心,包括殷家嶺、鐘家嶺和冢子壩等十余處地點的新石器時代大型遺址,距今約5900年至4200年。
2023年,遺址新發現多組水利系統,這些水利系統集抗旱與調蓄、生活用水和農業灌溉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標志著史前先民的治水理念從最初被動地防水御水轉變為主動地控水用水,實現了從適應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跨越。大型中心聚落、高等級建筑和水利工程設施,成為研究長江中游地區史前文明化進程的珍貴物證。
四角坪遺址環境示意
四角坪遺址是首次發現的規模宏大、格局規整的秦代大型建筑群,據推測是一處有著特殊形制和功能,與祭祀相關的禮制性建筑群。該建筑格局深刻影響了漢代德陽廟、王莽九廟甚至后來天壇、地壇的建筑風貌,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具有極強的禮儀性。
專家認為,四角坪遺址是國家祭祀變革與中國“大一統”歷史進程的物化載體,體現了中國古代統一國家形成初期的風格和氣魄。
陳村瓷窯址出土明代白地褐花高足杯
陳村瓷窯址位于山西省臨汾市霍州白龍鎮陳村,揭露金元明時期多處窯業遺跡,出土大量瓷片和窯具。這一考古新發現填補了北方地區細白瓷發展史的缺環,是對中國陶瓷發展史的重大貢獻。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關強表示,這些考古新發現,以更加鮮活的筆觸生動展示了泱泱中華的悠久歷史和博大文明。
記者:楊湛菲、徐壯
編輯:劉梓桐
圖片由國家文物局提供新聞鏈接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