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高清无码毛片免费播放,无码三级片在线观看免费,99re热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園林如何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帶來圓融?

發布時間:2022-11-01 09:16:56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 鐘升 楊顏慈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原標題:東西問丨魯安東:園林如何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帶來圓融?

中新社南京10月31日電 題:園林如何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帶來圓融?

——專訪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魯安東

中新社記者 鐘升 楊顏慈


園林是人們對自己心中理想世界的一種具現,為各國人民所喜愛。頤和園、拙政園,凡爾賽宮苑、邱園等一大批園林享譽世界。在凝聚著人們對生活的向往、對美學的追求的同時,東西方的園林也反映出各自不同的觀念,并在潛移默化中對彼此造成影響。對園林文化有著深入研究的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魯安東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從文化交流的角度進行闡述。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能否對“中國園林”及其相關的文化進行一個解讀?

魯安東:雖然一提起中國園林,大家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那些非常經典的古典園林,但中國古代是不存在“中國園林”這個概念的。

二十世紀初,日本的文化界與學術界出于對日本文化溯源構建的目的,對中國進行了系統和學術性的考察。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的覺醒,這刺激了中國學者開始傾注精力,去重新發掘、認知、提煉中國傳統文化。這也是當時時代的要求。

在這股浪潮里,無論是梁思成及營造學社眾人對中國木構的深入發掘,還是童寯先生對蘇州園林的考察,都是中國學者主動、自覺地參與到對“中國性”的尋求與構建中,進而探討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核心價值所在。在一個現代的世界框架里,去認知、構建、創新屬于中國人的“中國性”。

中國的古人本沒有“中國園林”的概念,正是因為有了一種外部的視角,才會對“什么是中國園林”有一個現代的再發明。現在在園林中提到的很多術語概念,比如“步移景異”,這在古代都是不存在的,是再發明的成果。

我們討論園林的時候,要討論兩個層面的事。一個是作為文化遺產的古代園林。同時,我們要意識到,現代中國通過持續對園林進行再發明,以及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去其糟粕后,所呈現的已經不再是古人那種關起門來獨自或一個小圈子欣賞的園林,而是“大地園林化”這樣、為勞動人民而服務的園林。

在今天,園林作為文化遺產,當然需要被保護。但還要思考園林應如何融入當代的空間文化、城市創新。比如說,東南大學的童明教授在上海,用游廊的形式,把小區間原本封閉的圍墻變成一種條形的微型園林。老百姓對園林的空間語言是很喜聞樂見的,一個本來很消極的小區邊界,現在變成了積極的城市空間。這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做法。

中新社記者:園林及園林文化在東西方的交流間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對彼此又帶來什么影響?

魯安東:每一種文明、文化都會有自己的園林文化。在當代討論東西方園林文化的時候,需要有一個更加多元化的理解。應當承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珍惜這種不同地域間的文化差異,將其視作一個不同文明、文化間的相互交流的媒介。園林恰好是這樣的一件事物。

“西方園林”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我這次主要圍繞英國園林展開。

很多文獻資料表示,英國園林在文化上是對以法國為代表的、歐陸正統文化的一種抵抗。英國園林文化里有著英國人非常強烈的、對于自身文化的熱愛。

在當時法國園林文化強勢的情況下,要發明一種新的空間模型是很難的。英國人為了抵抗法國園林,找到的“救兵”就是中國園林。

自十七世紀開始,很多來華的外國傳教士將中國園林相關的圖像和文字資料陸續帶回歐洲。在這些資料的基礎上,英國人發明出很多似是而非的中國園林概念。想象并構建出一種遠方的、高級的中國園林文明來對抗以凡爾賽宮苑為代表的法國園林文化。中國園林與文學之間的關系也為英國人所效仿,所以英國園林的亭臺樓閣也像中國園林一樣,非常重視題名。

英國人認為,相較于法國園林側重規則、幾何的美,中國園林更著重于人的精神與心靈層面。因此英國園林蘊含著大量的浪漫主義要素,喜悅、悲傷、激情、沉思。歸根結底,這一套設計架構是承襲自中國園林的。

英國園林的這套文化,被濃縮為一個概念:如畫式(picturesque)。如畫式又構成了泛歐洲的浪漫主義本地運動的象征性語言,在德國、北歐、法國等地相繼出現了大量這樣的英式園林。這個過程中,不是單純地復制、效仿,而是一種再發明,這其中允許大量的合理誤讀。再發明之后,雖然還帶有中國的元素,但和原真的中國園林已經關系不大了。

經由法國官方的法蘭西藝術院,如畫式完成了正規化的轉變。法國人對于如畫式的重構,到了二十世紀有兩條發展線索。一條是由著名建筑師柯布西耶將其轉化成一個現代主義的基本原則——建筑漫步(Architectural Promenade);另外一支則是演變成如畫式的城鎮景觀(Townscape)的概念。

反過來會發現,這兩條線索在二十世紀對中國造成了很大影響。柯布西耶的建筑漫步,又變成前面提到的中國園林再發明中的“步移景異”。城市規劃中的如畫式,則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之后,對全世界都帶來了深遠影響。

像美國的中央公園就是以英式園林的手法建造的,某種程度上,它和中國園林也有著一種深層而有趣的關系。這是東西方文化之間相互影響、學習、借鑒、交融的一個特別好的例子。從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間的交流,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激發、再發明是一直都在發生的。要寬容對待在此過程中誕生的新事物。文化交流不是單純的互相講故事,而是聊著聊著,就碰撞出全新的東西,這是文化交流真正的意義。

中新社記者:圍繞園林及其相關文化的交流,對于當下乃至未來的東西方交流,有何意義?

魯安東:中國園林是以人的體驗和精神世界為內核的,所以它可以超越語言和意識形態的藩籬,直擊人的心靈。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前后,中國剛剛對世界打開大門,中國園林承擔了一種東西方交流的“大使”的職責。它是對傳統中國人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個小的全息再現。比如說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明軒,美國人可以在中式的桌椅上品茶、欣賞書畫,相對快速、沉浸式地進入到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與文化世界中。

但這只是中外文明剛開始接觸時一種比較膚淺的文化交流。對于當下及未來而言,這種程度的溝通還遠遠不夠。

中國園林是重要的文化遺產,要保護好它。也要跳出一味“護古循古”的框架,在圍繞園林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由當代人來創新性地構建園林與現代科技、人類未來的聯系。

中國園林是人與自然、文化等和諧共生的一個理想的古典人居范本。對于未來生態、科技、文化如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融合起來,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過去,中國園林作為一個全人類文明的基因,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代,激勵并支撐了現代社會眾多文明的創造。未來,我們也應當在新的文化交流中不斷地創新、再發明,為以園林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注入更多的生命力。(完)

受訪者簡介:


魯安東,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學士,劍橋大學碩士、博士。曾任劍橋大學沃夫森學院院士、劍橋大學艾薩克·牛頓基金學者、德紹建筑研究所DAAD客座教授、賓州州立大學亨利·魯斯訪問教授。現任國際建筑師協會公共空間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筑學會建筑評論委員會理事、中國建筑學會城市設計分會理事、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傳媒學術委員會委員。南京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委員、江蘇省2018十大中華文化人物、南京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18年擔任倫敦雙年展中國館主策展人;2019年起擔任南京“世界文學之都”城市空間計劃負責人;2022年擔任第九屆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深圳)主策展人。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加載更多新聞
友情鏈接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