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高清无码毛片免费播放,无码三级片在线观看免费,99re热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聞“汛”而動 各級文物部門奮戰文物防災減災工作一線

發布時間:2021-10-13 09:02:0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中國網10月13日訊 近日,山西大部分地區連續強降雨,引發山洪和地質災害,部分河流出現險情。山西多處文物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聞“汛”而動,各級文物部門緊急應對,全力打好汛期文物保護仗,扎實做好文物防災減災工作。

暴雨影響山西古建

日前,山西持續暴雨。10月2日20時至7日8時,山西省出現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秋季最強的降水過程,全省平均降水量達119.5毫米,山西中部連續出現區域性暴雨,山西省共59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來同期歷史極值,63個國家氣象觀測站過程累計降水量超過同期歷史極值。

北方罕見、破歷史紀錄的持續降雨,對山西古建筑帶來重大威脅。記者從山西省文物局了解到,截至10月11日下午19時,山西各市上報全省共有1783處文物不同程度地出現屋頂漏雨、墻體開裂坍塌、地基塌陷及周邊護坡、圍墻坍塌等險情,9座博物館紀念館(古建筑博物館)也出現小面積漏雨等情況,未造成人員傷亡。

山西晉城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夫街土地廟護墻坍塌

經初步評估,受災害影響文物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3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61處,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803處。從受災害影響程度上看,嚴重的(局部垮塌或造成重大結構風險)有89處,含國保2處、省保7處、市縣保30處;比較嚴重的(有部分垮塌及存在其他結構風險)有750處,其中84%為市縣保和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一般損傷的(漏雨、裂縫、檐部損傷及構件掉落)有865處;有79處周圍護坡、圍墻等受損。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文物資源豐富,現有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其中古建筑28027處,古遺址13477處,古墓葬4298處,石窟寺及石刻1112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6715處,其他246處。在全省53875處不可移動文物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1處(其中古建筑42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08處(其中古建筑407處)。

“山西眾多的文物大都在地上,是全省文物受災范圍大、受災文物數量多的部分原因,特別是古建筑,多為木架構結構,主要建筑材料為木材、磚瓦等,尤其是一些民居、祠堂、革命舊址等建筑,在長時間連續雨水的天氣中,更容易受到損傷。”專家認為,“另外山西疏松的高原土質,在雨水多時,也極易形成坍塌、滲漏等情況。”

有關專家分析,從山西文物總體受災情況看,其中近一半為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漏雨、裂縫、檐部損傷及掉落構件等受災程度占總量的近一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險情是屋面小面積滲漏及周邊護坡巖體、地基等出現滑坡,低級別和未定級文物出現墻體坍塌、梁架傾倒等險情相對多一些;博物館紀念館部分漏雨區域多是配套建設的公共區域,文物庫房、展廳等未受影響。

聞“汛”而動

10月11日上午,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主持召開辦公會,專題研究支持山西省因災受損文物搶險和保護修繕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和安全生產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央有關領導同志指示要求,高度重視文物應急搶險工作,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全力保障文物安全。”李群強調。

國家文物局立即派出專家組實地勘查掌握文物受影響情況,指導文物救災工作,緊急撥付文物應急搶險資金,支持山西開展因災受損文物應急、搶險、修復等,確保文物第一時間得到應急保護,并將在后續文物保護項目和經費上給予重點傾斜安排。指導山西繼續加強巡查排險,完善應急措施,做好安全防護,嚴防次生災害對文物造成的破壞。

山西省文物搶險修繕工作正在有序開展,各地加強日常管理,采用遮蓋、臨時支護等措施對有險情的建筑排除險情。平遙城墻出現險情后,山西省文物局先后于10月5日和7日分別派出專家赴現場進行指導排險工作;對受災文物進行分類推進保護,通過邊報批邊施工的方式做好應急搶險。

“我們也加大了險情監測力度,特別是對于出現險情的巖體、護坡、夯土、城墻等加強監測,防止出現坍塌、滑落,確保周邊民眾和文物安全;做好文物構件的保護,指導市縣對已坍塌的文物建筑構件進行分類編號,并在后續保護修繕中盡可能使用原有構件,以保留更多的歷史信息。”山西省文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資金和項目正在做相應調整和統籌安排,盡可能將出現險情的建筑和已經立項的建筑相結合,通過方案的補充設計將險情建筑納入修繕范圍;正加大預防文物常見險情的科研支持力度,針對性研究各類險情的解決方案。

同時,山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文明守望基金”捐款通道也向社會開放,助力山西受災文物搶險修復。10月10日,為響應救災,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宣布先期捐贈5000萬元,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山西省紅十字會等機構合作,助力當地政府救災、民生保障、文物古建搶救與災后重建等工作。 

著力加強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出現嚴重險情的較少。”山西省文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國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加大文物保護維修資金投入,“十三五”以來,中央和省級財政用于古建筑類文物保護單位的維修和搶險保護資金10.6億元,其中中央文物保護專項經費6.76億元、省級文物保護專項經費3.84億元,使全省358處文物單位中的部分文物建筑得到了有效保護。出臺《山西省文物建筑構件保護管理辦法》《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山西省文物保護工程文明工地管理辦法》等行業標準和規范,為文物建筑保護工作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據。開展重要古建筑和彩塑、壁畫的數字化保護工程,通過數字化手段對重要古建筑和彩塑壁畫進行數字化信息保全,對平遙城墻、永樂宮壁畫、佛光寺東大殿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險情監測,山西省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國保、省保和部分市縣保文物建筑保存狀況明顯改善。

“但作為文物資源豐富,特別是有著28027處古建筑的文物大省,如此繁重、迫切的文物保護任務,僅靠各級政府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再加上文物自身規律等原因,山西省大多數市縣保和尚未公布為文保單位的文物古建筑保護依然是當前山西省文物保護面臨的最大問題和挑戰。這也是此次災害中受損嚴重的文物,多集中在縣級及縣級以下文物保護單位的原因。”山西省文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對于這些文物,一方面山西省文物局正在不斷提升相應的保護級別,加強文物安全督察和文物建筑安消防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國家文物局及省級文物部門鼓勵各地政府出臺配套激勵、獎補政策,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

據了解,2017年山西啟動了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文明守望工程”,山西省文物局與省工商聯建立了每年召開2次文物建筑認養推介會的機制,目前已先后在鹽湖區、渾源縣、河津市、高平市等地召開了4次文物建筑認養推介會,完成文物認養238處,吸引社會資金3億元。

打好汛期文物保護主動仗

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文物防汛救災工作,始終堅持以防為主,將文物保護單位搶險加固和保護性設施建設納入文物保護工程重點項目,將自然災害應對處置納入國家文物局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重要內容,每年對災后文物修繕、修復給予重點支持。

特別是今年進入汛期以來,國家文物局密切關注各地汛情,及時啟動應急機制,向相關省份發出電話預警,印發關于加強汛期文物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對全國文物防汛安全工作做了具體安排,要求各地要保持高度預警狀態,密切關注汛情,全面排查可能面臨的災害險情,整治安全隱患,周密組織防災減災工作,妥善做好受損文物后續保護工作,搜集、保存好文物構件或者部件,組織文物修繕、修復,將文物損失降到最低。

今年6月以來,我國江南、華南、西南暴雨增多,受臺風和持續降雨影響,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一些地方文物單位受到洪水威脅。

7月,一場罕見的持續性強降雨突襲河南,給河南的文物保護工作帶來巨大挑戰。鄭州市、洛陽市、鞏義市、濟源市、新鄉市等文物單位密集地區遭受嚴重災害,部分博物館和考古工地有滲漏進水情況,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遭受不同程度水毀險情。鄭州商城遺址、龍門石窟、嵩山少林寺等地覆土坍塌,所幸文物本體未受損。

河南鶴壁辛村遺址考古工作人員雨中排水

國家文物局第一時間專題研究支持河南省受災文物搶險工作,撥付文物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項目資金。于暴雨之中,于洪水過處,河南文物人展開了一場生死時速的緊急救援,采取多種措施進行抽排水作業,加大巡查、支護等工作力度,河南各地受災文物建筑、古遺址、考古工地、文物保護工程工地及博物館的搶救保護和重建工作有序開展。

今年第6號臺風“煙花”于7月25日12時30分前后登陸浙江舟山普陀區,登陸時強度為臺風級,中心氣壓965百帕,中心最大風速38米/秒。

在臺風“煙花”登陸前后,江蘇、浙江、上海文物系統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防汛救災工作部署要求,根據國家文物局部署,提前預判部署,加強預警預報,將有文物分布的水庫、河流和山區、溝谷等洪區和地質災害多發區作為重點排查區域,將古橋、古城墻、古建筑和依托文物建筑開放的博物館、紀念館,以及文物保護工程工地、考古發掘工地等單位和場所,作為重點排查對象,全面排查可能面臨的災害險情,整治安全隱患。制定完善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應急預案,增強應急處置能力。

浙江自然博物院準備沙袋等抗臺風“煙花”物資

臺風過境期間,相關省份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考古工地等安全有序,未發生文物安全事故和嚴重受災、受損情況,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文物安全。

按照國家文物局安排部署,山東省文物局自5月份汛期來臨之前組織全省文物部門開展了革命舊址險情排查工作。經排查,全省共發現80處存在險情的革命舊址。山東省文物局緊急組織各市立即采取支護、覆罩等臨時措施,避免險情進一步擴大。

山東省委省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啟動革命舊址搶險加固方案編制工作,建立搶險加固銷號制度,安排專人具體負責搶險加固工作。革命舊址搶險加固工作完成后,舊址現存的重大險情排除,有效地改善革命舊址保存狀況。

系統推進文物防災減災工作

文物防災減災工作是文物安全的長期任務,也是當前的緊迫工作。

針對易發生損毀的文物類型,國家文物局進行了分類施策。今年6月,國家文物局出臺《關于加強橋梁文物防災減災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橋梁文物防災減災各方責任,將橋梁文物納入地方防災減災體系,明確各級文物行政部門任務分工,提供了有針對性的技術建議。結合全國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總體部署,開展了石窟寺專項調查,摸清石窟寺保存狀況,重點推進中小石窟寺搶救性保護。指導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發布《關于加強城墻類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倡議》。

目前,國家文物局正從多方面推進文物防災減災工作。一是推動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將文物安全納入防災減災體系,強化各級地方人民政府的文物安全主體責任,確保文物、應急管理、水利、交通、自然資源等相關各部門分工協作。二是指導各專業單位開展相關科研項目,推動基礎研究、新技術應用及系統集成,形成系統科學體系,推動文物保護從“搶救性保護”向“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并重”轉化。三是綜合近期山西、河南等地文物搶險救災情況,舉一反三,研究制定出臺國家層面的文物自然災害應急管理辦法,增強文物抗災能力和搶險救災保障。四是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有關成果,進一步支撐文物防災減災工作,加強文物災害風險預判、防范和統籌部署工作。

“文物防災減災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協調配合、持續努力,也需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共同守護好文物安全。”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表示,“全國文物系統要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保護第一’的重要指示,自覺堅定地扛起文物保護的第一責任,切實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保護好”。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加載更多新聞
友情鏈接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