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劇《扶貧路上》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
話劇《干字碑》
京劇《紅軍故事》
錫劇《燭光在前》
民族歌劇《松毛嶺之戀》
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
民族歌劇《英·雄》
清明,是祭奠英烈的時節。在這樣“人心自愁思”的時刻,重溫那些將英雄形象立于舞臺的優秀藝術作品,也是一種對他們深切懷念的方式。
一直以來,以舞臺藝術作品展現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頑強奮斗的仁人志士,建立、捍衛、建設新中國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是文藝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進入新時代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以一部部人物豐滿、手段創新、觀眾喜愛的優秀藝術作品,讓英雄的崇高精神銘記于人民心中。
正在火熱進行的、匯集了代表著近10年來全國舞臺藝術最高水準作品的“新時代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中,就有不少以各時期英雄為主角的作品。
其中,由江蘇省演藝集團出品,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創排演出的昆劇《瞿秋白》,以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的生平事跡為題材創作;由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出品的越劇《楓葉如花》,首次將“紅色女特工”朱楓為革命事業舍生忘死的故事搬上越劇舞臺;由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出品,遼寧芭蕾舞團、遼寧歌舞團合作打造的芭蕾舞劇《鐵人》,以新中國第一代鉆井工人、全國勞動模范王進喜為原型,再現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那場震驚中外的“石油大會戰”和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一批石油工人,以錚錚鐵骨和赤誠之心在新中國歷史上樹起的一座中國精神的英雄豐碑;廣東省話劇院有限公司創作演出的話劇《深海》,講述了“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投身核潛艇研制工作,帶領我國核潛艇研發團隊,嘔心瀝血打造國之重器的故事;哈爾濱話劇院創排的話劇《坦先生》,講述了我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與技術奠基人和引領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時代楷模”、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從零起步,帶出一支“雷達鐵軍”,筑就祖國海防長城的故事。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新時代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學習前人的禮敬之心和超越前人的競勝之心,不斷增強自我突破的勇氣,在守正的基礎上,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緊密結合,用更多元的藝術表達方式講好中國故事。這樣的創新在展現英雄的舞臺藝術作品中比比皆是。
電影、歌劇、京劇……作為大家耳熟能詳的英雄,江姐的故事被各種藝術形式不斷演繹。有眾多經典《江姐》作品在前,再創作一臺川劇著實不易,即便是在故事的發生地重慶。最終,川劇《江姐》的創作者在充分吸納“獄中八條”等黨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礎上,扎牢劇目的史學根基,深化劇目的精神意蘊,延展劇目的現實指向,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創作立場,不刻意拔高英雄人物形象,以質樸感人的細節真實展現人心人性,讓江姐的內心波瀾與新時代觀眾的感受體驗同頻共振、深度共情,讓血肉豐滿、生動鮮活的英雄形象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傳揚,激發起人們的情感共鳴。而創作者對膾炙人口的《紅梅贊》所進行的川劇戲曲化改編,更是成為全劇亮點。據統計,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1日,該劇累計已在全國巡演百余場,成為紅色經典川劇大戲。
錫劇《燭光在前》雖以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創始人、“常州三杰”之一張太雷的真實故事為原型創作,卻沒有正面表現黨的早期領導人的豐功偉績,也沒有直接表現信仰的形成過程、捍衛信仰的慷慨激昂,而是從革命事業、崇高理想對家人的感召與引領的獨特角度,寫信仰的傳承、薪火的賡續,在微觀中彰顯無私大義,于苦難親情里散發人性的光芒,完成了對紅色題材創作的一次別致而精巧的創新表達。該劇塑造了一位兼具妻子、母親、兒媳三重身份的女性形象,從陸靜華這位極其平凡又極其偉大的女性身上,折射出中國共產黨人義無反顧、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光輝,深情謳歌了為民族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貢獻所有的革命先烈,處處展現出“黨性光輝和人性光芒的交相輝映”。值得一提的是,該劇不以傳奇性的情節取勝,也不追求懸念迭起的敘事效果,而是重在情感的層層鋪陳、情緒的逐層遞進,追求以情動人、以情托人、以情塑人的審美旨歸。
1957年,毛澤東寫下《蝶戀花·答李淑一》。詞作發表后,楊開慧的崇高形象以及她的精神、事跡便激動著萬千民眾的心。由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眉碗團推出的碗碗腔《驕楊之戀》取材于楊開慧的真實故事,從一個新女性成長史的角度,寫革命的風起云涌、寫命運的波瀾跌宕;從對“革命”與“愛情”關系的全新呈現中,寫生命的純粹純真、信仰的忠貞不渝;也從詩化的人物形象與舞臺呈現中,完成對愛的升華與精神的禮贊。值得一提的是,導演查明哲從戲劇詩的視角架構舞臺空間、完成場面調度,一方面通過轉臺與主視覺裝置的變換,營造出多個主要事件的戲劇場景,另一方面突出現實空間與心理空間的交織,借助“驕楊之靈”的舞蹈、犧牲前與眾鄉親訣別乃至倒地后再次輕吟“傻俊角”等寫意化的呈現方式,多層面外化楊開慧的內心世界,讓觀眾沿著一個至真至純至美的心靈軌跡,充分感受情感的真摯,追求國家新生的新一代女性身上超越一切的愛與堅強。
(本報記者 劉淼)
圖片均由本報記者 盧旭 攝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