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媒體對大眾審美的“矮化”傾向
近來,公眾普遍認同當前新媒體的巨大影響力,但同時也產生了深深的憂慮:當下新媒體泛娛樂化態勢強勁,有時唯閱讀量、點贊量馬首是瞻,有拉低和“矮化”大眾審美的不良趨勢。
筆者認為,這倒不是危言聳聽、言過其實。也有人會說,現在中國人生活水平提高了,需要找樂開心。沒錯,娛樂很好,每個人都需要娛樂,娛樂也是文藝的一項重要的社會功能。但是娛樂不是文藝或者精神產品的唯一目的,更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娛樂的最終目的還是需要提高和豐富人們的精神境界,孕化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念和精神取向。何況,娛樂也還有高級、高雅娛樂與低俗、媚俗、庸俗娛樂之分,不僅僅是為了傻樂、甚至娛樂至死。
目前,抖音、快手、好看視頻、微視頻等短視頻平臺,有不少內容是很好的,充滿了藝術感和正能量。比如學習英語、美食烹飪等傳授各種技能的,以及音樂傳播和欣賞的內容,還有《人民日報》、央視、團中央等這些主流新媒體平臺推出的一些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的短視頻都非常好。同時也不諱言,不少閱讀量、點贊量“10萬+”的打著藝術之名的短視頻,就其內容而言,實在不敢恭維,有的簡直令人難以忍受。它們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大類,搞笑搞怪類。一些明星借著人氣搞點“先抑后揚”“峰回路轉”的所謂意想不到跌宕起伏的幽默;中年夫妻拍個短片渲染夫妻之間“左手摸右手”的不屑與“革命友誼”式的曖昧;各種美女利用勾魂眼、肢體語言,甚至是搔首弄姿吸引眼球,美女“裝傻賣純”問答等。第二大類,猛打溫情牌、苦情牌。80多歲老母親給60歲兒子搟面條,窮苦山村一個特別瘦弱的小姑娘背比她身體大好幾倍的柴火等等。于是乎,模仿這些苦情、溫情的花樣版本紛至沓來。第三大類,中國書畫的濫竽充數或江湖雜耍。有的是大呼小叫、胡涂亂抹,把本來很高雅嚴肅的書法藝術弄成了丑態百出的江湖表演;有的根本沒有經典碑帖畫作的學習和傳承,完全是朝學執筆暮已成家、任筆為體的扭捏作態。
前兩種類型基本無害,看完哈哈一樂,或者心頭一酸,但一咂摸嘴,沒什么余味。這種淺層次的娛樂或者是憐憫式的同情,不能給人以更多思想和生命價值的啟迪啟發,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更談不上讓人在精神高度上有所提升。第三種則更為危險,是打著文化藝術的幌子,說是書畫視頻,表面好像很有文化、很高雅,其實一點藝術含金量、審美格調都沒有,不僅對大眾的審美沒幫助,反而是在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誤導、拉低大眾的藝術審美水平。因為中國書畫藝術傳承數千年,是“人品即書品”“人書俱老”,講求文化底蘊、人文修養,以氣韻、風骨、格調、境界為旨歸的高雅藝術,無論如何也不是表面的秀美、流暢、漂亮這么簡單和容易。而現實情況是,絕大多數觀眾因為缺乏專業的藝術鑒賞訓練,對一些藝術行為和作品沒有很強的分辨能力,對一些格調低下、藝術水準不高甚至江湖雜耍式的書畫視頻、帖子點贊鼓勁,動不動就是網絡“爆款”“10萬+”;與此相反,對一些嚴肅高雅、有審美格調的書畫藝術、藝術家視而不見甚至嗤之以鼻,導致劣幣驅逐良幣,這是極其危險的,對中國書畫藝術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中國書畫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也是中華民族藝術門類中最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之一。文化界流行一句話:搞藝術一定要眼高手低。說的就是對于搞藝術而言,眼力、審美眼光特別重要。如果我們總看俗氣、格調不高的東西,時間久了,眼睛就看“壞”了,審美格調也隨之降低。一個人總看高雅、純凈、圣潔的東西,內心、靈魂才會得到不斷淘洗,眼睛越來越亮,內心越來越純凈;如果總是看烏七八糟、俗不可耐的東西,內心只能越來越污濁不堪。
所以,筆者認為,新媒體平臺不能以閱讀量、點贊量為唯一標準,而要自覺對曲高和寡的嚴肅高雅藝術、傳統國粹給予扶持和推流,這樣才能保證更多的人能夠看到這些嚴肅高雅藝術,讓更多人受到高級藝術的熏陶和影響。新媒體趕上了傳播大發展的好時代,需要倍加珍惜,從業者需要加強文化修養,從內心重視文化、敬畏文化、提高審美,才能對低俗、庸俗、媚俗、惡俗的不良文藝作品和創作者說不,才能讓新媒體平臺風清氣正,讓嚴肅高雅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播和弘揚,不斷提高我們這個時代大眾的藝術審美和文化底蘊。
(作者系中國石油文聯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