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渠遺址位置。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太原2月14日電 (記者 楊杰英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4日對外公布一處夏時期遺址考古成果,運城稷山東渠遺址發現大量農業遺存,結合稷山一帶“后稷”傳說,可能恰是“后稷教民稼穡于稷山”的考古學實證。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運城市文物保護中心于2021年、2022年兩次對東渠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共發現房址2座、陶窯2座、灰溝1條、灰坑43座,出土大量陶器、骨器、玉石器,以及豐富的動植物遺存。
發現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玉器、蚌器等。石器有石刀、石鏟、石箭鏃、石錛等,同時發現大量的石料及石器加工殘件。骨器以骨鏃為主,包括少量骨鏟、骨針、骨簪等。此外,較重要的是發現玉鉞及殘銅刀各一件。
發現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玉器、蚌器等。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除人工制品外,還發現有豐富的動植物遺存,已浮選出炭化植物種子25萬粒,僅H46中的一份樣品便浮選出粟14050粒。經初步研究,東渠遺址農作物炭化種子有粟、黍、水稻、大豆等,以粟為主。此外,還發現大量的動物骨骼,經初步鑒定有牛、豬、羊等。
從出土遺物看,東渠遺址時代為夏時期,性質屬東下馮文化。出土大量的動植物遺存表明,東渠先民已掌握了較發達的農業生產技術,形成以種植粟為主,兼營畜牧業的混合農業生產體系。
植物遺存。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骨器。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本次發掘項目負責人崔俊俊介紹,東渠遺址的發掘填補了臨汾盆地西部夏文化研究的空白,從遺址規模和出土的陶盉、陶爵、玉鉞、銅刀、彩繪陶等遺物來看,應是該區域一處核心聚落。以高領花邊雙鋬鬲為代表一類遺存,顯示出夏時期晉南地區復雜多樣的文化面貌,對展現夏朝歷史、研究夏時期晉南地區的文化格局具有重大學術價值。(完)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