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6月5日電(記者許萬虎、嚴勇)多年以來,中國西南山地及大陸東南亞地區冶金術起源問題是該區域的學術熱點問題。科研人員通過對云南吉岔遺址的研究發現,冶金術可能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200年間經青藏高原東麓山地走廊傳入云貴高原及大陸東南亞地區。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了國際考古期刊《古物》(Antiquity)上。
吉岔遺址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境內,針對遺址區的發掘和研究工作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多家單位開展。
據了解,圍繞中國西南山地及大陸東南亞地區冶金術起源問題,國際學界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銅冶金技術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800年間由南西伯利亞地區傳入中國西北,再經“山地路線”,即青藏高原東麓山地走廊進入云貴高原及大陸東南亞地區。第二種觀點認為銅冶金技術于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間由中原地區商王朝經由“沿海路線”進入云貴高原及大陸東南亞地區。
為厘清這一問題,研究人員開展了持續研究工作,并在滇西北維西吉岔遺址發掘中取得重要進展。論文共同作者、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胡長城介紹,考古工作完整揭露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鐵器時代早期聚落遺址,發現了冶金生產區,清理了多座地穴式熔爐,出土坩堝、煉渣等相關遺物。尤其是吉岔遺址二期遺存(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200年)出現的西北地區青銅時代黑彩彩陶,為該區域早期青銅時代提供了重要年代標尺。
吉岔遺址發現的以扁圓石錘、地穴式爐、彎折式鼓風管為代表的冶金遺存,與研究團隊發現的中越邊境龍脖河遺址呈現較高一致性,尤其表現為地穴式煉爐,再次證實了兩處冶金技術體系的同一性與共源性。基于上述認識,研究團隊認為,冶金術可能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200年間經由青藏高原東麓山地走廊傳入云貴高原及大陸東南亞地區。
專家表示,吉岔遺址位于橫斷山區腹地、瀾滄江沿線,擁有完整的年代序列和完備的冶金生產鏈條,是“山地路線”的關鍵節點。這項研究為中國西南山地、大陸東南亞地區冶金術源流與冶金技術體系研究增添了新認識。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