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12月6日訊(記者 秦金月)近日,圓明園文源閣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獲。
文源閣遺址位于圓明園東北部,雍正時為四達亭,乾隆四十年(1775年)改建成文源閣,是一處以皇家藏書樓為主體的園林景觀,主要用于收藏《四庫全書》等。“文源”意為禮樂文明之源。《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叢書,它的編撰是當時的一項國家文化工程。《四庫全書》前后共抄錄七部,分藏于“北四閣”“南三閣”中,圓明園文源閣即是“北四閣”之一。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文源閣和藏書慘遭損毀,僅部分藏書留存于世。
2024年8月至今,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圓明園管理處對圓明園文源閣遺址開展了考古發掘工作,發掘出宮門、碑亭、月臺、趣亭、北院門等建筑基址以及四周圍墻、石板道路、蹬道、供排水涵洞、“玲峰”基礎等附屬遺存。出土銅、鐵、瓷、陶、琉璃等質地文物,包括瓷器、陶器、陶質建筑構件、琉璃質建筑構件等,其中瓷器又分為青花、粉彩、五彩等,建筑構件分有黑釉瓦件、綠釉瓦當、磚雕、銘文青磚等。
經考古發掘,文源閣遺址保存相對較好,整體布局與乾隆四十四年、光緒二十四年樣式雷圖基本相符,說明其自建成后,格局未經改變。
宮門、趣亭和碑亭地上建筑已不存,從磉墩坑和解剖坑可以看出,人們建造文源閣建筑時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先挖基槽,底部夯打地釘(柏木樁子)防止建筑下沉和移位,地釘上面鋪石板,上面再壘砌臺基,臺基內全部夯打灰土,是目前圓明園考古所見對建筑基礎處理最嚴格的一處。
文源閣因是藏書性質的建筑,設計和建造了完備的防火防洪設施。考古發現了大量黑釉琉璃瓦,在中國古代,五行黑色屬水,是古代人們在精神層面上對防范火災的寄托。院內挖出一大一小兩處水池。在北墻內外設置了一條供水涵洞,又分別在東墻和南墻內外各設置了一條和三條排水涵洞,連接院外河道和院內水池。整個遺址地勢院內高、院外低,南墻下設置有溝門,院內地表水可順勢排入宮門前河道。這些設施既能儲水用于滅火,又能在水量大的時候順利排水。
宮門前的河道也仿了自然山澗的樣子,泊岸、底部均用不規則石塊砌成。
石板路、上下山蹬道、御路、踏跺(臺階)組成完備的道路系統,串聯起既把院內各處點位有機連接起來,又將整個文源閣環繞其中。石板路所用石板未加雕琢,且多為玲瓏石;蹬道、踏跺(臺階)石條也未經加工,頗具園林野趣。
文源閣遺址是一處獨立院落,四周虎皮石砌筑的圍墻把它與外圍環境隔開,使其自成一體;院內風景獨秀,規劃井然,園外河道環繞,一派江南水鄉景象。
文源閣遺址的考古發現,充分彰顯了古代人們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匠心精神,代表了中國古代園林建造的最高水平,體現了我國自古以來對文教傳承的重視。
圓明園文源閣遺址考古發掘現場(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圓明園文源閣遺址考古發掘現場(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圓明園文源閣遺址考古發掘現場(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圓明園文源閣遺址考古發掘現場(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圓明園文源閣遺址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圓明園文源閣遺址考古發掘現場(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