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高清无码毛片免费播放,无码三级片在线观看免费,99re热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在上博,這群外國學者為中國文化沉醉

發布時間:2021-10-19 16:21:08 | 來源:澎湃新聞 | 作者:徐蕭 | 責任編輯:蘇向東

“這是剛剛那尊青銅器上的銘文。這是‘王’字,大家猜猜下面這個是什么字,它像什么?”10月18日晚上,在上海博物館,導覽人員正在向一群外國友人發問。

導覽人員向外方嘉賓講解青銅器銘文  本文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徐蕭 圖

導覽人員向外方嘉賓講解青銅器銘文  本文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徐蕭 圖

原來,這些外方嘉賓是剛剛參加完第九屆世界中國學論壇開幕式,與中方嘉賓一同應邀來到上海博物館參觀中國古代青銅館和“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特展。隨著觀展的深入,他們愈發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太令人著迷了!” 來自巴基斯坦的清華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研究員明竺(Zoon Ahmed Khan)表示,自己一直致力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研究,這次的上博之行和上海之旅,正好印證了她一直以來的想法:增進了解,尤其是對對方獨特文化的理解,無疑會對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大有裨益。

明竺拍攝中阮演奏

明竺拍攝中阮演奏

“我看到了中國人保存獨特民族文化的方式”

中外嘉賓們首先來到了中國古代青銅館。上海博物館是收藏中國古代青銅器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館藏青銅器自二里頭文化至明清時期,形成完整體系,其中還有許多是流傳有序、名揚海內外的重器。導覽人員重點向嘉賓們介紹了夏代晚期束腰爵、商代晚期小臣系卣、春秋早期變形蟠龍紋鼎、春秋晚期犧尊、西漢八牛貯貝器等代表性器物。


前來參觀的外方嘉賓大都是第一次集中觀看這么多不同類型、不同時代的青銅器。在介紹到春秋早期變形蟠龍紋鼎時,導覽人員向他們解釋了中國人對龍的崇拜,以及中國龍與西方龍截然不同的內涵。


“我們也有!這就相當于獅子、犀牛、大象、長頸鹿、獵豹這五種動物在肯尼亞人心中具有崇高地位一樣吧。” 來自肯尼亞的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研究員秦肯(Daniel Oloo Ong’Ong’a)一下就明白了,“在這個意義上,中非文化是有相通之處。”很快,一件春秋晚期的犧尊成了他當晚的最愛,因為他覺得它的外形酷似犀牛。

秦肯拍攝的犧尊

秦肯拍攝的犧尊

在沉浸中國器物之美和中國文化之精的同時,他們也在思考。來自盧旺達的非洲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天賜(Donatien Niyonzima)同樣對中國古代青銅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觀察入微,看到了這些青銅器身上具有的時代烙印:“圖案從具象變成抽象,可以看到隨著社會生產力進步,人們的思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通過它們,我們可以想象當時人的生活。”


秦肯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是他第一次來上海,對上海的現代化程度深感震撼,但同時他也看到了她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另一面——擁有獨特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記憶,知道了中國人保存獨特民族文化的方式,“這意味著這里的年輕人擁有歷史也擁有未來。”

秦肯在與上海民樂團演奏家交談

秦肯在與上海民樂團演奏家交談

“如此精彩的中國故事一定能傳遍世界”

在參觀 “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特展時,主辦方還邀請了來自上海民族樂團的演奏家們演奏中國音樂。畫與聲的交融,讓中外嘉賓贊不絕口,紛紛拿起手機記錄下這美妙的瞬間。


明竺是其中最為陶醉的一位,一度化身為“好奇寶寶”。在箜篌與簫二重奏(簫演奏家趙韻夢,箜篌演奏家劉宣邑)的《春江花月夜》演奏完畢后,她趕忙上前請教這兩件“神奇”的樂器為何物。箏獨奏(演奏家陸莎莎)《墨戲》是一首原創“新文人音樂”,其創作靈感來源于中國書法,展現藝術創作過程中物我兩忘的心境和狀態。激越的箏音落下去,她又十分好奇于如此年輕的演奏家為何有如此精湛的技藝。當得知該演員已經有20余年的演奏經驗時,她眼中敬佩的光芒更盛了。

中外嘉賓欣賞箏獨奏

中外嘉賓欣賞箏獨奏

中阮獨奏(演奏家李晨曉)《酒狂》通過展現酒后酣醉的情態,描摹文人隱士高潔的精神世界,其曲風激越頓挫、跌宕起伏,一下子就把眾人吸引住了,委內瑞拉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艾馬拉(Aimara Gerdel)甚至“不顧風度”蹲下來錄影。

中阮獨奏《酒狂》曲風激越頓挫、跌宕起伏,一下子就把眾人吸引住了

中阮獨奏《酒狂》曲風激越頓挫、跌宕起伏,一下子就把眾人吸引住了

“這個節奏愛了,像搖滾樂。”“我覺得里面有非洲音樂的那種律動。”秦肯和天賜熱烈地討論著。


“在這么古老的畫卷前,聽到這么美妙的中國音樂,這種體驗太棒了。”參觀結束后,明竺仍然沉浸其中,久久難以自拔。
秦肯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中國傳統文化如此博大精深,每一個側面都具有難以言說的魅力,站在這樣的遺產上,難怪中國能在短短時間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是和非洲一樣,近現代以來在西方文化強勢輸出的背景下,也需要找到適合當今世界語境的傳播方式。


“我覺得,相比于官方的宣傳,民間的、個人的方式可能更容易被人接受,就像剛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古爾納,他的作品就是非洲歷史文化的一張新名片。”近年來,秦肯一直致力于中非之間的媒介傳播,他相信,通過各方的努力,尤其是民間的、活潑的語言來講述,就像今晚一樣,如此精彩的中國故事一定可以傳遍世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加載更多新聞
友情鏈接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