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鮑遠福
青年學者詹玲教授的新作《當代中國科幻小說轉型研究》(下稱“《轉型研究》”)將視野放置在20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前10年,即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區間內全方位、多側面地呈現中國科幻小說創作的美學圖景與范式轉型,借助于中國當代科幻小說代表作家及其創作所依憑的文藝思潮、創作理念、文體類型和審美范式轉型的細致評析與深入論證著手,揭示了當代中國科幻小說實踐“三次轉型”的歷史脈絡與內在機理。詹玲將科幻批評融合在文學史的整體描述中,因此,這本書以其堅實的理論功底和非凡的學術勇氣填補了中國當代科幻文學理論研究的一項空白。
從結構上來看,《轉型研究》一書按照時間線的推進與創作流變的平行維度之間的復雜關系構建論述體例,具體劃分為上、下兩編。其中上編立足于歷時性維度,著重于科幻文學發展歷史語境、主題類型變奏、審美思想嬗變以及社會文化轉型內在機制的梳理,借以拋出中國科幻小說創作的“三次轉型”論斷:第一次轉型立足于20世紀50至60年代中期,其突出的特征是“以技術理想型為主流”的創作傾向的形成;第二次轉型發生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主要特征是超越“科文之爭”的二元對立模式,重塑中國科幻小說的“文學性書寫”;第三次轉型發生于新舊世紀之交至今,媒介融合與新技術的發展一方面推動著中國科幻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則引發了中國當代科幻小說創作主題、文體類型、審美范式的多元更新,形成了新的創作景觀與藝術風格。其中,詹玲對“十七年”時期中國科幻小說“反特/諜戰”創作模式及其對《三體》等新世紀科幻小說影響的剖析以及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幻小說與主流文學在“技術哲學之思”與“人文精神張揚”的辯證關系的“共時互動”等論述非常有見地,這對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和全球視野的新時代中國科幻小說理論話語范式系統具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
本書的下編聚焦于中國科幻小說創作的共時性維度,詹玲通過對20世紀80年代至今近半個世紀中國當代科幻小說創作的五種主要類型——太空歌劇、賽博格與人工智能、歷史科幻、生態科幻與女性科幻——的作品展開細致深入的文本分析與闡釋,借助于創作主題、敘事范式、話語結構與藝術風格的闡發與論證,揭示了中國當代科幻小說的想象力資源、科技焦慮與人性異變、時代文化語境以及“后人類形象”建構等核心話語范疇的理論內涵,借以為構建中國當代科幻文學批評范式與方法論體系提供富有全局性與建設性的理論思考。借助于翔實的資料梳理與理論分析,詹玲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中國當代科幻小說創作的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她對鄭文光、劉興詩、王晉康、劉慈欣、韓松、江波、郝景芳、陳楸帆、雙翅目等老中青三代科幻作家的代表作品作出了富有創見的文本細讀與理論闡釋,對新媒體文化興起后科幻小說面臨的“文類革新”“后人類書寫”“網絡文學轉向”等新問題也有精當獨到的論述。
詹玲在《轉型研究》中對《三體》及《荒潮》等的文本分析令人印象深刻。她重點闡釋了《三體3》“雙層隱喻”和“二維隱喻”疊加的隱喻模式和文本結構,揭示了這部宏大的“太空歌劇”在冷靜的文本敘述之下處于細微故事層面的話語策略和隱喻語法,強調了它們所呈現的敘事美學價值及其對新時代以來中國科幻小說創作的啟示意義。她還通過對《荒潮》的細讀揭示了“賽博格”主題生態科幻小說的文學功能與警世意義。詹玲認為,批評者在反思之余還應積極賦予讀者以思考的動力與能力,讓他們將審視的目光推演到長遠的未來,同科幻寫作者深刻的新啟蒙話語形成某種共鳴與共振,同時要充分認識到科技進步的不可逆過程,并從這個角度重新思考科技與人文之間富有張力的內在關系,建構科技—生態—人性三者之間多元趨向的意義編碼-解碼結構模式。
詹玲在談到21世紀后中國科幻小說“第三次轉型”時認為,國家支持、經濟發展、科幻商業浪潮、出版平臺數字化、新作家群體崛起等要素共同推動了新時代中國科幻小說的蓬勃發展。接續這個話題,我認為在“第三次轉型”的基礎上,中國科幻小說在當前還在發生著“第四次轉型”,其主要標志就是不斷“破圈”和“出海”網絡科幻小說創作。網絡媒體的興盛、網絡文學的爆發式增長,推動了網絡科幻小說創作構成新世紀前20年內科幻文學繁榮興盛的主力軍。因此,網絡科幻小說并不是在當前的科幻文藝復興/轉型中對傳統科幻小說創作的輔助和補充,從某種程度上講,它們代表了中國科幻小說轉型的新趨勢、新變量,它必然會和傳統科幻小說具有不相同的社會功能和審美屬性,這恰恰也是它凸顯出中國科幻小說在新世紀新時代實現“新的轉型”所具有的理論價值之所在。與此同時,網絡科幻小說的創作體量、文本規模以及在題材、類型、文體和審美范式變革層面的實驗與開拓已經讓科幻小說類型在當代文藝生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角色,這是百余年來中國科幻文藝創作在處理其與傳統文藝的關系的過程中從未遇到過的情況。以此來看,作為一名從傳統文學研究轉向科幻研究的學者,詹玲可能還沒有完全脫離傳統文學思維的影響,雖然她有意識地分析了燕壘生《天行健》等作品,但是她并沒有觸及到中國網絡科幻小說創作的真正版圖與代表作品,也沒有認識到新世紀以來中國科幻文學在網絡文學“入場”的前提下發生了“多元決定論”式的復雜發展轉型,因此也沒有將中國科幻文學百年發展轉型研究推到新的階段,這一點顯得殊為可惜。
總體而言,《轉型研究》彌補了中國學術界科幻文學理論與批評研究的“學術空檔”,它以“轉型”為切入點,系統探索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科幻小說在主流文學發展大格局大背景下極其艱難的發展演化軌跡,通過三次重要轉型,實現了21世紀以來的爆發式發展,構成對這一特殊題材本身的話語范式創新與審美內涵演化的深刻理解。詹玲以青年學者的敏銳和細膩全景式地呈現了當代中國科幻創作與敘事發展轉型的整體生態、典型作家和審美風格,也能正視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發展轉型中的問題與不足,并對未來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進行了審視與展望。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詹玲的《轉型研究》豐富了近現代以來中國科幻文學理論研究的學術版圖,從史料價值、理論體系建構、批評范式創新等層面,為相關題材的拓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鮑遠福)
原標題:全景式呈現中國科幻發展生態 ——詹玲《當代中國科幻小說轉型研究》讀札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