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亭:全域旅游讓游客“慢讀細品”
初秋已至,樂亭的旅游熱度卻絲毫未減:操著南腔北調的外地游客或在李大釗紀念館開始紅色研學之旅,或在海邊戲水弄沙飽覽海天一色,或在農家莊園過上幾日“農夫”生活……與之相應的是,遍布城鄉的賓館、農家院家家爆滿。
“全域全景,景景相應。”樂亭以紅色旅游為龍頭、藍色旅游為支撐、綠色旅游為特色,將景點“串”成景區,以文化和生態兩大元素提高游客對樂亭的粘性度,讓旅游的腳步“慢”下來,身心“留”下來,邁入了“全域旅游”的新時代。
“樂亭有著許多地方無可比擬的人文資源和海洋、海島資源,這就為我們做‘全域旅游’提供了基礎。”該縣文旅局局長白建新介紹說,樂亭是革命先驅李大釗的故鄉,境內的李大釗紀念館和故居是傳播紅色文化的圣地;而長達125公里的海岸線及點綴其間的海島、沙灘等“藍色”元素及東部沿海的灤河口生態旅游區更讓游人心馳神往;同時,樂亭還是遠近聞名的農業大縣,“全國果菜十強縣”“中國鮮桃之鄉”不僅僅是耀眼的光環,“綠色農業”也是做大做強全域旅游的獨特“法寶”。
“三色旅游為樂亭吸引了大量游客,但大多數游客只是‘看樂亭’。”在白建新看來,只有構建起全域旅游格局,才能讓樂亭在新一輪的旅游整合和競爭中脫穎而出,讓游客從“看樂亭”變為“讀樂亭、品樂亭、知樂亭”。
在位于大黑坨村的李大釗故居,游客排起了長龍。每年都從北京趕來拜謁先烈的李東和老人做起了向導,他帶領同來的家人,漫步在青磚黛瓦的民宿風情街,從600年的大槐樹到故居門前的古井,為同行者講述起早已耳熟能詳的先驅故事。
“故居已不只是一座老宅,而是擴展到整個村子。下一步,我們要在樂亭全境注入更多的紅色元素和大釗符號。”白建新說,紅色文化是樂亭最為矚目的文化標識,也成為了樂亭全域旅游的核心點。今年以來,該縣相繼推出了紅色精品、綠色休閑、心向大海、知行課堂4條旅游線路,以不同的景點組合,為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個性化旅游產品,而這4條線路中,有3條是以紅色文化為起點。
在紅色旅游為樂亭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時,藍色旅游讓游客有了更加直觀的體驗感。“東大河”是大灤河東流入海的河段,正值禁漁期,但河面上依然熱鬧,載著游客的游船順流而下,要趕著夕陽西下體驗一出“漁家唱晚”。如今,藍色旅游正從單純的看海玩水,融入了地方漁家文化,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游覽方式。
“全域旅游必須要增強游客的體驗感,體驗到自己平時很難接觸到的生活方式,一定要有樂亭特色的‘拳頭產品’。”在白建新看來,農業是樂亭最為豐富的旅游資源,也是能為游客提供豐富旅游體驗的“富礦”。
樂亭的“鄉村旅游”開發前景廣闊,許多村莊相繼推出了以“住農家院落、吃農家飯菜、賞綠色生態”為內容的一系列農家游項目,吸引大批游客體驗冀東民俗、享受鄉野村居的樂趣。與此相對應的是,看好“逆城市化”旅游的社會投資者也躍躍欲試。
紅、藍、綠“三色”旅游構成了“全域旅游”的基本框架,而將地域文化融入到旅游體驗中,讓游客感受到了樂亭更為深刻的魅力。
作為全國文化先進縣,樂亭將獨特的地域文化融注于旅游開發之中,結合特色文化推出了重走先驅路、體驗農耕時代、趕海捕蟹做漁民、學唱大鼓影戲等主題旅游項目,根據不同季節推出“牡丹芍藥旅游節”“皮皮蝦節”“海鮮美食節”“金秋漁獵節”等時令參與項目,形成了越來越濃郁的樂亭地方特色,讓游人細細“品讀”樂亭。
不僅如此,樂亭還將生態與文化融合于城市建設之中,既為游客提供了宜居的住宿環境,又讓其在記憶中留下深刻的“樂亭”符號。在縱貫縣城南北的長河景觀帶,幽園、文園、錦園、樂園、翔園5個主題公園集中展示了樂亭歷史文化、風土人情;而縣城內西外環森林公園、古灤河生態公園等30余處大型公園、游園、公共綠地則成為游客清晨、傍晚漫步的“天然氧吧”。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樂亭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先決條件,全面開展環境治理,推動鄉村生態環境不斷升級。在保持原汁原味農業風情的同時,樂亭鄉村逐漸“蛻變”,不再單純滿足于整潔衛生,而是對生活環境提出了更高的生態要求:畜禽養殖等污染源逐漸清除治理,河道由垃圾坑變成了綠樹環繞、清水盈盈的景觀帶,廢棄坑塘變成了游樂場、健身場,村間公路也有了綠樹相伴。如今,清朗的環境不僅讓居民有了更舒適的生活環境,也讓游客能暢享更美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