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紅色文學經典”的價值:彰顯超越時空的思想穿透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其中必然含有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經典通過主題內蘊、人物塑造、情感建構、意境營造、語言修辭等,容納了深刻流動的心靈世界和鮮活豐滿的本真生命,包含了歷史、文化、人性的內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審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創造力,因此才能成為不會過時的作品。這是對經典作品特色與價值的高度凝練,也為新時代創造文藝精品指明了方向。
在我們的文學經典作品序列中,有一部分屬于紅色文學經典。何謂“紅色文學經典”?按照“常念為經、長數為典”的概念界定,紅色文學經典就是經過大浪淘沙的歷史積淀和千錘百煉的時光篩選,留存下來的旨在傳承紅色精神基因的作品,而且是那些最具代表性、典范性、權威性的作品。這些作品具有穿越時空的精神感召力與思想引領力,總能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綻放新光彩、釋放新能量、彰顯新魅力。
現實主義精神得以弘揚和拓展
“紅色經典”的現實主義創作立場對當下文學寫作具有鏡鑒意義,即文學書寫如何緊扣歷史和現實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精神方式參與國家和民族聚力前行的歷史進程。
以“三紅一創,青山保林”(分別為《紅日》《紅巖》《紅旗譜》《創業史》,《青春之歌》《山鄉巨變》《保衛延安》《林海雪原》)為代表的紅色經典小說,聚焦自晚清末年到20世紀中期中國社會的系列重大事件,以宏偉的史詩格局和磅礴的精神氣勢,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現中國人民抗敵御侮、建立人民民主政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波瀾壯闊的革命進程,鉤沉出中華民族在困厄中破舊立新、求變圖強、不斷創新的歷史發展邏輯。
如楊沫《青春之歌》中的女主人公林道靜,先是對封建專制家庭和黑暗社會展開個人反抗,進而投入時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作品描寫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內,整個社會的歷史圖景,特別是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提煉出知識分子只有投入時代的洪流中,把個人前途與國家民族命運、人民革命事業結合在一起,才有光明出路和美麗青春的思想主題。
如今,一些優秀長篇小說對“紅色經典”的現實主義精神既有傳承也有創新。如梁曉聲的《人世間》,以關注時代、關注普通民眾生活與生存的現實主義情懷,致敬平民的理想、尊嚴和榮光。作品通過表現從北方某城市一個平民區走出的十幾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奮斗歷程,勾連起中國社會近50年來的重大變遷。既寫他們生活的磨難與困苦,更寫他們懷揣夢想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貌。盡管他們的性格命運各有不同,但始終恪守勤勞堅忍、自尊自強、正直善良、珍愛友情、樂于助人的倫理道德?!度耸篱g》憑借縱橫交錯的復式結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樸實日常的平民視角、接地氣有溫度的語言,標識出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新高度。
豐富英雄人物畫廊
“紅色經典”弘揚英雄主義精神的思想導向,對當下文學創作具有引領意義,即文學書寫如何精彩闡釋生命個體與國家、人民、時代之間的意義聯系,以弘揚中華兒女“位卑未敢忘憂國”“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
“紅色經典”所塑造的那些忠于革命信仰、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面對敵人屠刀堅貞不屈的共產黨員英烈形象,那些將衛國安邦的責任扛在肩上、將平民百姓的安危放在心上、面對火海刀山和流血犧牲也萬死不辭的解放軍英雄將士形象,飛揚著生命激情,輝耀著中華魂魄,為當代文學英雄人物畫廊增添了新的光彩。這些作品不僅具有文學的審美功能,更具有刻畫民族表情、塑造民族人格、展示民族力量、弘揚民族精神的深厚文化意義。
英雄主義書寫是文學的一個永恒主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不斷有新的開拓。如老作家徐懷中的《牽風記》,以戰爭、人性、人情、愛情縱橫交織的維度,扣住解放戰爭背景下挺進大別山一場激烈戰斗中的人與事,鐵血激蕩的戰爭場景和鮮活豐盈的人性細節交相輝映,生動傳神地刻畫解放軍指戰員革命信仰的忠貞不渝、戰斗意志的勇毅堅韌和純真愛情的浪漫飛揚。
今后,我們應該以精湛的藝術水準和豐盈的審美召喚力,更生動、更具體、更細膩、更鮮活地塑造各行各業的英雄形象,刻畫出紅色基因傳承的“紅色譜系”。
藝術手法上融會貫通
“紅色經典”提供的寶貴藝術經驗對當下文學創作具有積極的啟示意義,即文學書寫如何有機整合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守成與創新、篤實與空靈、明晰與隱晦、純粹與雜糅等藝術思維和審美風格,建構一種具有民族文化鮮明辨識度的文學符號。
實事求是地說,以今天的審美眼光來看,一些“紅色經典”在主題表達、人物塑造、藝術手法運用等方面,的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對中華民族特有的思想情感和審美方式的基本遵循,對中國優秀文學傳統和民間文化精髓的繼承與創新,對多種創作方法和藝術形式的融會貫通,以及在現代漢語言文字運用方面的豐富與工整,值得認真總結學習,以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比如曲波的《林海雪原》,因其故事具有傳奇色彩和浪漫主義風格,被譽為“新中國的新武俠小說”。作品雖然采用的是單線敘述方式,但故事體量卻豐饒、曲折,眾多時空、場地、事件,被不斷地織進來又穿出去,可謂一波三折、奇峰迭起,情節推進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前因后果鏈鎖緊密而又層次清晰,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大都生動傳神,接地氣又見功力。
優秀文學作品在藝術構造上都有獨到的匠心,從文本結構的創建、故事情節的鋪敘到文化意蘊的彰顯,從敘述方式的選擇、表現手法的穿織到語言文字的運用,都有可圈可點之處。陳彥的長篇小說《主角》,講述一個寫在當下卻寓意深遠的“中國故事”,通過描寫女主人公從秦腔學藝的學徒易青娥到名角憶秦娥的成長過程,展示一個人、一出戲及一個劇種近半個世紀的興衰際遇、起廢沉浮。作者在社會生活的風云際會中,在時代變遷的騰挪間,在人物具有蒼涼底色的婚姻生活細節里,打撈起生命永在的希望,匯聚成人性向善向美的力量。當易青娥終于成為秦腔名劇中當之無愧的主角時,她同時也將命運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成為自我生命中的“主角”。整部作品故事情節曲折生動,人物性格立體飽滿,地域風情鮮活豐饒,方言口語活色生香,體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熟稔和敘事的老到。
歷史是不能忘卻的,“紅色經典”的精神財富更不能拋棄。國族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面向未來,我們的作家既需要以筆為旗,立足大地、仰望星空,又要以筆為犁,扎根本土、深植時代,以堅實的思想質地、雄渾的藝術旋律、沉厚的史詩風格和鮮活的審美魅力,為中華民族培根鑄魂。
(作者:李掖平,系山東師范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