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高清无码毛片免费播放,无码三级片在线观看免费,99re热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牢記囑托,保護好人類文明的瑰寶云岡石窟

發布時間: 2020-05-15 10:56:1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李瑞 | 責任編輯: 王肇鵬

武州山南,十里河北,云岡石窟靜靜佇立了1500多個寒暑春秋,依舊氣勢恢宏。


5月11日傍晚時分,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同云岡石窟考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他強調,云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云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發展旅游要以保護為前提,不能過度商業化,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要深入挖掘云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云岡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現存大小窟龕254個,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余尊,是中國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是文化融合的歷史豐碑,代表了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1961年3月,云岡石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習近平總書記對云岡石窟的保護、研究、利用都十分關心,而且提出了具體要求,更加堅定了我們堅持保護第一、在保護的基礎上研究利用好的信心。”云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表示,一定謹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堅定不移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解決好云岡石窟千百年以來的風化問題,讓云岡石窟的學術研究更深入透徹、科學嚴謹,使中華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更好地呈現出來。



云岡石窟古稱武州山石窟寺,開鑿于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時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酈道元《水經注》描述其盛況云:“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新眺”。云岡石窟與我國諸多石窟寺比較,最具西來樣式,胡風胡韻最為濃郁,后期營造的石窟又引領了中華佛教藝術本土化、世俗化、民族化的新風尚,這在中華藝術寶庫中是獨一無二的。


多年來,文物部門對云岡石窟一直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精心守護著這座人類文明的瑰寶。


云岡石窟的保護最早可追溯到1931年成立的云岡石佛寺保管委員會。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成立了山西云岡古跡保養所,開始專門負責石窟的保護管理工作。20世紀60年代,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云岡石窟保護會議”,拉開了云岡石窟科學保護的序幕。


1973年秋,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到云岡石窟視察時指出:“云岡石窟要三年修好”。為此,1974年至1976年,云岡石窟首次展開了三年大規模的保護維修工程。


“三年保護工程”的實施,挽救了一大批瀕臨崩塌的洞窟及雕刻,基本上解決了主要洞窟及雕像的穩定性問題。同時,培養了人才,鍛煉了隊伍,為進一步解決石窟的科學保護等問題打下良好基礎。同時,這次保護維修中應用的“圍巖裂隙灌漿加固技術”受到第一次全國科學大會的嘉獎。


第二次大規模的保護維修是在1992年至1997年間,云岡石窟編制了《云岡石窟規劃》和《云岡石窟保護管理條例》,進行了“八·五”維修工程。通過維修工程,完成降低窟前地面和窟前考古發掘項目,修建了第8窟窟檐,建設云岡崖頂保護性圍墻,對第14窟、第40窟至45窟進行加固,對曇曜五窟及西部第30窟至45窟的前立壁、第9、10窟崖壁進行環氧樹脂灌漿和小錨桿的加固,與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合作,針對云岡石窟頂部滲水問題采用鋪設土工布的方法進行了防滲水工程?!鞍恕の濉本S修工程,很好地改善了石窟的保存現狀,為后期保護打下堅實基礎。


隨著大同經濟社會發展,云岡石窟的保護也曾面臨挑戰。“20世紀90年代,距離云岡石窟僅350米的‘一○九’國道云岡段車流量與日俱增,大噸位煤車川流不息,給云岡石窟石雕的保護帶來威脅。洞窟石雕,特別是裸露在外的佛像,身上均是厚厚的煤灰?!睆堨陶f道。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998年至1999年間,財政撥款2.6億元,在距離石窟1500米以外,建設一條全長約30公里的運輸新線,將原有公路開辟為云岡旅游專線。“一○九”國道的改線,為云岡石窟的保護和大同市旅游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為云岡石窟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奠定了基礎。


進入新時代,云岡石窟在原有保護的基礎上,保護維修工作更加系統有效,逐步實現對石窟的科學保護,最大限度保持石窟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2002年,云岡石窟防水保護工程啟動。2007年,進行西部窟群防水試驗工程,當年成功地阻擋了90%以上的滲水,次年再無滲水。2012年,云岡石窟研究院組織實施了“五華洞巖體加固、彩塑壁畫修復及保護性窟檐建設工程”,歷時3年完工,有效緩解了洞窟造像風化的問題。該工程是云岡保護史上第一個立足于文物本體的全方位綜合性搶救性保護維修工程,有效改善了云岡石窟文物保存狀態和保存環境。



張焯介紹,近年來,云岡石窟研究院先后組建了文物保護修復研究室、彩塑壁畫保護研究室、數字化室、遺產監測中心、可移動文物修復室等,云岡石窟本體保護全面轉入防滲水、防風化治理和日常維護。在保護好云岡石窟本體文物的同時,還支援國內兄弟單位的文物保護工程。特別是云岡數字中心,利用先進的三維激光掃描技術,保存石窟測繪與形象數據,開展洞窟復制試驗,與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聯合,編制全國石窟寺高浮雕數字化行業標準。與浙江大學、北京建筑大學、武漢大學等聯合,成功完成第3、12、18窟等比例復制,開創了大型文化展陳品快捷運輸、安裝的新途徑,邁出了云岡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一步,成為宣傳云岡的窗口。


云岡石窟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文物保護與研究的艱難起步,到近年來云岡石窟保護與研究的不斷深化、成果迭現,展現出人類文明瑰寶的熠熠光芒,體現了一代代云岡人篳路藍縷的不懈努力與卓絕付出。


建立“云岡學”學術研究體系


在保護的同時,云岡石窟的研究也在有序展開。


百年來,中外專家學者從多學科、多角度研究云岡石窟,挖掘云岡石窟的文化內涵,拓展了云岡石窟學術思維,在宣傳和弘揚云岡石窟文化,普及云岡石窟知識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云岡石窟研究院深挖云岡文化內涵,在文物、宗教、考古、美術、音樂、舞蹈、建筑、歷史、地理、民族、民俗、地質、巖石及維修保護和生態保護等方面逐步開展全方位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云岡學’的學術研究體系,并推動‘云岡學’向縱深發展。”張焯告訴記者,“在此背景下,陸續出版了《云岡石窟編年史》《云岡石窟詞典》《平城絲綢之路論文集》等多部著作,并著手策劃編撰《云岡石窟調查報告》、《云岡石窟分類全集》和《云岡石窟裝飾圖案全集》等著作。”


最初的云岡石窟研究,始于金代曹衍《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繼以清初朱彝尊《云岡石佛記》。此后,1933年9月,梁思成等中國營造學社同仁考察云岡石窟,對北魏石窟建筑進行了測繪研究。1947年,北京大學考古學教授宿白先生發現《金碑》,從歷史學與考古學角度,對云岡歷史和藝術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基本厘清了云岡石窟的歷史沿革和分期脈絡。2006年,張焯所著《云岡石窟編年史》問世,成為云岡石窟的第一部通史。



2019年,云岡石窟研究院歷時七年,編撰完成20卷本《云岡石窟全集》。《全集》廣泛吸收中外造像藝術精華,兼容并蓄,融會貫通,成為中國早期佛教藝術的集大成者,集中展現了西來像法逐步中國化、世俗化的演進過程,堪稱中華佛教藝術發展的里程碑,代表了國內“云岡學”研究的最高水平,標志著“云岡學”的正式確立。


云岡石窟在考古發掘研究上也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至2011年,為配合云岡石窟窟頂防滲水工程,研究院對云岡石窟窟頂進行了考古發掘。在西部窟頂發現北魏塔廟遺跡1處,在第5、6窟窟頂,發現1處北魏寺院遺址和遼金鑄造工場。這種山上寺廟、山下石窟的建筑形式,在全國屬于首次發現,該項目獲得“201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對于接下來的研究工作,張焯表示,讓“云岡學”向縱深發展并發揚光大,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為了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云岡石窟研究院將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努力前行。


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


“對于我們‘云岡人’,這一刻終生難忘;對于云岡石窟,這一刻要載入史冊?!闭f起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張焯仍十分動情,“親身跟隨陪同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我真切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文化的深情,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p>


“習近平總書記為云岡石窟保護研究指明了方向,云岡石窟研究院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岡石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開展一系列工作?!睆堨陶f,要在繼續加強對云岡石窟的精細化保護的基礎上,深挖云岡文化藝術內涵,持續推動“云岡學”向縱深發展,將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


張焯介紹,接下來,云岡石窟研究院將構建“云岡學”基本框架,明確研究定位與研究領域,確定研究方向,細化學科分類,設定具體課題。輯錄出版10卷本《云岡石窟分類全集》,同時編纂《云岡石窟內容總錄》。


同時,為加強云岡石窟的保護研究與國際交流,云岡石窟研究院將與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聯合,召開云岡佛像修復技術論壇。在國內外舉辦“云岡藝術大展”,使云岡藝術邁出國門、走向世界。


還將加強云岡裝飾圖案和魏碑書法研究,努力打造大同特色形象和文化產品?;I劃設立“云岡學獎勵基金”,以表彰在推進和弘揚“云岡學”發展中作出特殊貢獻的專家學者?;I劃創辦《云岡研究》期刊,打造云岡學學術研究陣地,提升云岡石窟的學術影響力。與高校合作,專設云岡學專業,實施校企聯動,培養云岡學研究專業人才。


此外,云岡石窟研究院將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加強和高校院企聯系,在學術研究、科學保護、傳承利用、人才建設上開展全方位合作,培育國家級科研基地、研學基地,鍛造一支能力強、素質好、層次高的科研隊伍,培養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才和優秀工匠,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云岡石窟研究院。


為做好絲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云岡石窟研究院還將規劃建設“云岡峪歷史文化長廊”,整合沿線35處文化遺存,做好保護和展示開放工作,適度分流云岡石窟參觀游客,緩解云岡石窟參觀壓力,努力實現與右玉西口文化和內蒙古昭君文化的有機銜接。


(資料來源于國家文物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