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高清无码毛片免费播放,无码三级片在线观看免费,99re热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儒學的當代使命:推進創造性轉化 加強文化交流

發布時間:2022-05-30 09:14:10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陳曉霞 | 責任編輯:蘇向東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才能使儒學與新時代同行。新時代傳承和弘揚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堅持歷史根基、當代價值、國際視野、人類高度的原則,注重頂層設計、統籌內外資源,回應社會關切,做好儒學當代使命的闡釋。把握儒家“和而不同”“與時俱進”“經世致用”的精髓,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文化的交流互鑒。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圍繞儒家仁愛、忠恕、創新、中庸、治國理政等思想,探究以儒學“傳承與創造性轉化”“理論與制度創新”“普及教育”“傳播交流”“力量協同”“文化保障”等為內容的使命踐行路徑及保障體系。

儒學為現代社會發展難題的解決提供智慧。以“尊仁”“崇德”“尚和”為特征的儒家學說,蘊含著化解人類社會發展難題的中國智慧,儒學的“尚和”思想對培養人的群體意識,糾偏現代社會個人主義傾向等方面具有借鑒價值。儒家具有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知行合一、開放包容、躬行實踐等品格,為每個個體立足實際、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勤儉節約等提供了思想智慧與修身原則。孔子不僅提出了“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而且強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強調與人相處,要善于推己及人、成己成人、達己達人。儒家關于人與萬物之間和諧共處的處世智慧為應對現代社會出現的個人至上主義、人類中心主義以及氣候變化等諸多問題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

儒學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儒家注重“德”“行”統一,以“行”釋“德”,立足實踐闡釋道德價值的行為表達。儒家倫理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塑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道德心理、道德性格、道德品質。儒家注重“存心養性”“齊之以禮”“德禮兼治”并舉,即通過道德心理培養來促進道德行為的發生,以道德品質培養為重點且注重精神自律,并做到德禮兼治。這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具有重要借鑒價值。儒家的“德行倫理”將修身與治國平天下有機聯結,其本質是將個人與國家、倫理與政治相聯系,并強調“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實踐充分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汲取儒家“德行倫理”的思想精髓與道德精華,并在社會實踐中豐富發展。

儒學有益于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修己安人,內圣外王”為儒家的基本精神,修己內圣為儒家修身之道,外王安人則是儒家為政之道,由此形成了治國理政的智慧,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乃至全球治理體系建設提供了借鑒與啟迪。儒家“民本”觀中蘊含“人民為大”的治理理念,《尚書》中提出“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即民眾為國家的根本。當前,我國“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正是對儒家“民本”思想的繼承與發展,“人民至上”理念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儒家主張德主刑輔、德法并舉,“禮”“法”并用,注重制度建設與治理能力的有機統一。儒家“德禮”蘊含國家制度建設的治理智慧以及一以貫之的“仁愛”思想,關注制度運作與個人賢能之間的內在關聯,提出修身與建構選賢任能制度并舉,注重賢能思想對治理能力的提升,并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有益于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儒學蘊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視野。儒家堅持以“仁”為基點的“天下”觀,這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思想滋養。儒家“仁者愛人”“四海之內皆兄弟”等思想,體現了中國人所具有的“天下一家”“民胞物與”的整體宇宙觀,成為“世界大同、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文化基因。儒家“和合”“天下為公”“和為貴”等理念,以及責任要先于自由,義務要先于權利,群體要高于個人,和諧要高于沖突,國家要優先于個人等思想,體現了儒家的家國情懷,對后疫情時代的國際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借鑒價值。歷史上世界許多國家都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在當代很多國家也把儒家文明精神融入自身國家發展中。儒學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新時代的儒學理應擔當起新的歷史使命,借鑒西方先進的文化思想,不斷豐富完善學術體系,彰顯自身優勢和作用,讓傳統儒家思想走出國門,為解決世界其他地區的問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人類美好的明天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陳曉霞(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孔子研究院副院長、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加載更多新聞
友情鏈接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