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高清无码毛片免费播放,无码三级片在线观看免费,99re热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文化遺存探秘 | 這條唐僧取經曾涉過的河流……

發布時間:2023-01-30 10:59:40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本報記者 劉夢 王冰雅 宋喜群 | 責任編輯:蘇向東

  生態黑河 王建平攝/光明圖片

  掃碼看視頻 聽“流沙河”流淌出的治水頌歌

【這些文化遺存現今的模樣 】

“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讀過《西游記》的人,都會對“流沙河”的兇險印象深刻。

書中寫道,唐僧師徒行過黃風嶺,來到一片平陽之地,只見“一道大水狂瀾,渾波涌浪”“徑過有八百里遠近”。岸上有一塊石碑,上書三個篆字:“流沙河”。此地荒無人煙,鮮有人跡,更無舟可渡,師徒三人見此情形,個個捏了把汗,悟空更是直呼:“千分難渡,萬載難行!”

就在“流沙河”,唐僧師徒遭遇妖怪,幾經曲折,才將其收服,西天取經由此增加一位新成員——被天庭貶下凡間棲身河中的“卷簾大將”沙悟凈。

而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嶺”的“流沙河”,現實生活中可有“原型”?在眾多說法中,較多人認為應是甘肅張掖境內的黑河。

據考證,“流沙河”“流沙”“弱水”“黑河”“黑水河”……這幾個地名在《西游記》中曾多次出現,而它們恰是不同年代黑河水系的別稱。張掖,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玄奘取經往返途中曾經過這里,留下了許多遺跡與傳說。

隆冬時節,我們來到張掖,探訪“流沙河”。

剛落過一場大雪。遠處,湛藍天空下,雪山巍峨,云海起伏,霧靄沿著山脊緩緩流動,好似潔白的綢緞。眼前黑河部分河面已經結冰,涓流在冰下發出叮叮咚咚的脆響。

“在我們大西北,水可是最金貴的東西!河里流過去的,是莊稼、是樹木、是活生生的光景。”黑河流域管理局水政水資源處處長張婕深有感慨。

黑河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自祁連山穿峽出谷,蜿蜒奔涌近千公里,流經青海、甘肅和內蒙古,終入尾閭內蒙古額濟納旗居延海。居延海,在歷史上有名得很,屢見于史籍:西漢元狩二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入居延收河西;“飛將軍”李廣也曾飲馬于此。唐代詩人王維詩云:“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

“正是它,沖積出高山深峽中的河谷平原,浸潤著茫茫戈壁,滋養出片片綠洲……”說起黑河,張婕很是動情。但這條生命之河,在20世紀中葉,曾遭遇過巨大危機。

“它流經線路長,又多是缺水地區,因此,黑河流域的水事糾紛自古以來就沒斷過。‘水從門前過,誰引都沒錯!’沿河引水口一個挨一個,既沒有統籌,也不懂節水,河水越來越‘瘦’,甚至一度斷流。”張婕回憶。

1961年,西居延海干涸;1992年,東居延海消亡。成片紅柳、沙棗樹枯死,“千年不倒”的胡楊林,也從75萬畝銳減至39萬畝……很快風沙肆虐,“風起額濟納,沙落北京城”,這里成為我國北方沙塵暴策源地之一。

在張掖,也是一樣。“沙塵暴一來,刮黑風,下土泥,能見度只有幾米,大白天也得亮燈……”憶起往昔,張掖市高臺縣水務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鄭愛民連連搖頭,“因為缺水,村民之間為搶水爭執、打架的事屢見不鮮。澆不上水,多少人捧著枯死的麥苗,欲哭無淚……”

不能讓黑河生態繼續惡化下去了!2000年,國家果斷作出“黑河跨省區分水”的決定:每年從張掖市黑河中游調水,用于下游額濟納旗生態恢復。同年8月,黑河干流“全線閉口、集中下泄”,首次跨省區調水成功,開啟了我國內陸河水量統一調度的先河!

2001年9月17日,寄托著張掖人民深情厚誼的黑河水,穿過500多公里茫茫戈壁,到達額濟納。那一天,激動萬分的額濟納人,情不自禁地追著奔涌的水頭跑……同日,額濟納發去的報喜電報放到了時任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案頭:“今年黑河分水取得圓滿成功,中游各地克服巨大困難,再一次譜寫了綠色的頌歌……”

這曲綠色頌歌,一唱便是20多年。黑河調水逐步由應急調度轉為常規調度,繼而轉為生態水量調度。截至目前,輸送到額濟納綠洲的生態水量已達150億立方米,沿線數百萬畝草場重獲生機,綠洲面積增加200平方千米。

“我去過居延海,蘆葦叢叢簇簇的,美得很吶!”笑,從張婕的心里溢到了臉上。

但下游分水,就意味著中游“勒緊褲腰帶節水”。為了確保黑河水不斷北送,每年張掖要將干流地表來水60%以上的水量分配給下游。

與額濟納一樣,黑河水也是張掖的“命根子”。這里年蒸發量是降雨量的10倍,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一半多,百姓生活、生產用水全指望黑河。怎樣才能保證上中下游生產生活均不受大的影響?

答案是:嚴格節水、高效用水。記者在采訪中對此有深刻的體會——

以水定產。在高臺縣張家墩村,水稻曾是最主要的作物。調水任務下達后,和許多鄉親一樣,村民張常偉咬牙把自家的水稻換成了耐旱的小麥、玉米,如今又種上了制種西瓜和制種南瓜,“一年收入也有個七八萬元”。而村里過去的五六百畝稻田,已退耕還濕,成為候鳥棲息的家園。

量水而行。在臨澤縣大鴨村,2019年開始推廣滴灌技術,水和肥料通過滴灌帶直接輸入作物根部。村民王巍給記者掰著指頭算了筆賬:“以前一年大水漫灌8次,一次120方,一共是960方;現在包括施肥在內一年滴灌10次,一次用水35方,一共才350方。那水費可不省下一多半?!”

的確,節水已成為流淌在張掖人血液中的共識。張掖市成為全國首批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和示范城市。2021年,張掖市GDP總量比上年增長7%,用水總量卻持續減少,比起2000年已減少了18.7%……

從斷流枯竭到河暢其流,黑河成為我國江河治理的標桿!

(本報記者 劉夢 王冰雅 宋喜群)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加載更多新聞
友情鏈接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