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在現場拍照 中新網記者 童笑雨 攝
中新網杭州1月10日電 (童笑雨)春節將至,年味漸濃。1月10日,“守護·傳承門神展”在浙江杭州開幕,現場展出20余種有典故的門神畫像。據悉,展出的畫像由浙江大學圖書館和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收藏,并經高精度掃描和數碼轉換后重新呈現。
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精彩紛呈,門神是其中絢爛多彩的一支。貼門神是春節習俗之一,最早可追溯到漢代。在民間,人們認為門神能保障居宅與家族的安寧。
此次展出的門神畫像,來自浙江大學(下稱“浙大”)圖書館及哥倫比亞大學(下稱“哥大”)東亞圖書館的收藏,最后經高精度掃描和數碼轉換后,還原輸出成展品。
其中,浙大圖書館所藏民國門神畫像,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原之江大學隊克勛教授團隊收集的以江南地區為主的宗教畫像中的一部分。哥大東亞圖書館收藏的則是以北京及周邊地區為主的門神畫像。
在浙大圖書館古籍特藏部主任韓松濤看來,此次展覽從收藏來說是東西合璧,從門神所在的地域來看是南北匯流。
展覽現場曉風書屋供圖
門神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他表示,不同朝代和地區貼的門神都不同。中國民間流行的捉鬼門神,最早是《山海經》里提到的神荼和郁壘,到了唐代有鐘馗捉鬼的傳說。后來,人們逐漸借鑒生活中武將的形象創造新的門神形象,起到鎮宅守護的作用。
現場就展出了浙大圖書館收藏的以唐代武將秦叔寶、尉遲恭為原型的門神式樣,韓松濤表示,這在江南地區頗為流行。“門神一般以武器區分,如秦叔寶執锏,尉遲恭執鞭。宋太祖趙匡胤和北宋名將楊令公也是一對門神,前者執棍,后者用刀。”
除了武將,后來門神的形象也愈發豐富,祈福類如天官賜福、福祿壽三星、五子登科,文官類如福神魏征,驅邪類中著名的門神有鐘馗、姜太公等。門神畫中,也普遍添加吉祥物,如蝠、爵、聚寶盆等,借以寓示福、祿、官、財等美好愿望。
現場還展出了以關公為原型的門神,據介紹,這一形象大多出現在廣東地區,這也體現了門神的“地域性”。
雖然門神寓意辟邪、吉祥,但為什么如今貼春聯的人比貼門神的多?韓松濤表示,門神信仰的淡化是多方面的。
在古代,門神就倚仗繪畫與木刻印刷術的發展而廣泛傳播。但現在,首先是市面上此類產品少了,其次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很多人也都住進了樓房,一扇門再大,也貼不下春聯、福字和兩張門神畫像。
“我們想重拾這一傳統文化,讓更多人知道門神的有關知識。同時,也在積極推進門神文創產品開發。”韓松濤表示,只有真正讓門神進入當代人的生活中,它才能長久“活下去”。(完)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