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11日電(記者 上官云)近年來,“國潮文化”逐漸興起,漢服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心頭好”。從精美的紋飾到到精致的款式,漢服憑借豐厚的文化內涵,在當下依舊煥發著光彩,也是社交平臺上的熱門話題。
何謂“漢服”?漢服有哪些款式?南通大學副教授曹喆表示,周代至漢代的衣裳多是寬衣大袖,右衽與褒衣大袖是漢服區別于胡服的主要特征。另外,明代有月華裙、鳳尾裙、百褶裙等裙式,如今人們比較熟悉的“馬面裙”,是明清兩朝最流行的裙子之一。明中期以后流行一種稱為馬尾裙的襯裙。
款式與功能
精美的漢服,無疑是許多傳統文化愛好者的寵兒。
曹喆介紹,“漢”字本意是天河,漢朝建國時以此作為國號,原先的華夏族也就被稱為漢族。中國歷史悠久,幾千年來,漢服經歷了多次胡漢融合。
因此,漢服來源多樣,形成了款式極其豐富的漢服系統,這恰恰是歷史積淀的結果。可以說,漢服是一個服飾系統,不是一種風格或類型。
如果按功能分類,漢服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燕服等,類似于今天的大禮服、小禮服、工作服和休閑服的分類方法。
按款式分類,則有深衣、袍、衣裳、襦裙等等。古代典章制度還按照禮儀和官級對服飾分類。研究者通常依據研究目的確定使用哪種漢服分類法。
不過,為了便于研究,可以把漢服歸為三種基本款式,分別是衣裳制、深衣制和袍服制。因色彩、長短、寬窄、紋樣、配飾等不同,這三種基本款式有很多變體。
漢服的“衣裳制”
《周易·系辭》有云:“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曹喆說,從商代出土的人物造型玉器可以粗略看出,當時貴族是“上衣下裳”的著裝。衣裳有可能是漢服最早的普遍使用的類型。
穿在上身的稱為衣,穿在下身的是裳。大禮服往往都是衣裳制。如冕服采用的是衣裳制,不同朝代的冕服在冕冠、圖案、尺寸以及顏色等細節上略有區別。
在一些重要場合,士人也穿上衣下裳。曹喆說,《禮記》記載,士人接受冠禮時頭戴爵弁,穿纁(淺紅色)裳。
周代至漢代的衣裳都是寬衣大袖,這也是漢服區別于胡服的主要特征之一。胡漢文化交融過程中,漢人衣裳出現收窄變短的款式。
早期的漢服款式相對較為單一。慢慢地,漢服款式越來越多,出現了襦裙(襖、衫)、袍、袴褶、半袖等,衣裳有寬有窄,領子有交領、圓領、立領等,裝飾紋樣更是幾乎不計其數。
所以,曹喆認為,要總結漢服特征,大致可以這么判斷:漢服具有符合漢文化、禮儀要求,且符合中國人審美需求的特征。
明清流行馬面裙
對古代服飾研究者來說,古代典籍、繪畫等記錄的題材大多數關于“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如官服、貴族服飾等相對比較詳細,出土的壁畫和實物也多來自皇室或貴族墓葬。
曹喆表示,相較而言,明朝留下的小說、筆記、繪畫以及實物資料較為豐富,比較有利于人們了解明代百姓的穿衣情況。
明代織造業發達,彼時江南是絲綢的織造中心,可以織造各種高級面料。明晚期,流行輕薄面料,據范濂《云間據目抄》所記,明代面料樣式多樣,不可勝數。明代晚期的老百姓只要經濟條件允許,基本是愛怎么穿就怎么穿。
男裝主要有貼里、道袍、直掇、程子衣等。《云間據目抄》中提到男人都穿“細練褶”,這是從元代辮線襖演變出來的一種袍衫,上身和下裙在腰間縫合,裙腰下有褶。
此外,明代女裝主要有衫、襖、褙子、比甲及裙子等。弘治年間婦女衫、襖很短,僅掩至裙腰,發髻不高。嘉靖初年,衣衫大至膝,裙短褶多,發髻很高。
明代男女都使用一種襯裙,使用馬尾織成,稱為馬尾裙,它能把外裙撐開,人顯得寬大。此外也流行裙襖,襖用大袖圓領,裙用馬面裙。
明代有月華裙、鳳尾裙、百褶裙等裙式。可以這么說,馬面裙是明清兩朝最流行的裙子之一。一般來說,馬面裙一周有四個裙門,兩兩相疊,兩側有褶,正面沒有褶。
明代服飾樣式和風格多樣,部分服飾一直沿用到清末。戲劇用明式服裝的傳統一直流行到現在。明初時,一般老百姓的婚禮可以用九品官的服裝作為婚禮服,新郎也稱新郎官或新官人。
漢服是文化的直觀體現
一般情況下,穿著者傳達服飾的意義主要包括個性(品味)暗示和身份(職業)暗示兩方面。
曹喆提到,中國人對“意義”非常重視,“以符號的方式表達含義是我們的文化傳統。器物上的紋飾基本都是符號,體現了趨吉避兇的含義,服飾上的紋樣更是難有例外”。
曹喆作品《漢服》。中華書局出版
女式漢服上使用頻率最高的紋樣是牡丹、蝴蝶、鳳凰等紋樣,男式漢服使用頻率最高的紋樣則是壽紋、云紋、回紋等。
此外,漢服紋樣往往將各種吉祥含義的紋樣湊到一起,如一幅畫面同時有壽桃、蝴蝶、蝙蝠、如意等圖案。以象征婚姻美滿的紋樣為例,有和合二仙、鳳穿牡丹、蝶戀花、并蒂蓮等。
漢服和禮儀密切相關。服飾禮儀展示的是服飾規范,與社會秩序、道德修養、物質生活等內容有關。《周禮》記載了五禮: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
《禮記·王制》則總結了社會生活的六種禮儀:冠、婚、喪、祭、鄉、相見。無論哪種禮儀場合,都對服飾有規范要求。時至今日,人們在正式場合按照禮節穿衣的傳統依舊留存。
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覺中參與了服飾的設計。比如穿衣服的時候,要考慮到服裝如何搭配,這個過程,實際就是服裝設計過程的一部分。
“中國人教育孩子,要求‘形端表正’,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正衣冠’,即衣服和帽子要穿戴端正,外表清潔整肅,內心同樣要純凈正派。”曹喆表示,漢服是文化的直觀體現,反映出穿著者的文化取向或者歸屬,服裝和人的精神面貌聯系甚為緊密。(完)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