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月30日電 題:一場洪水過后,人們看到了隱秘的遠古角落……
新華社記者 童芳、張海磊
記者30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的濛溪河遺址罕見地保存了動物化石、烏木、植物種子等大量有機質遺存,一個5萬至7萬年前隱秘的遠古角落浮現在眼前。
2023年12月5日拍攝的濛溪河遺址考古發掘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喆軒介紹,濛溪河遺址位于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濛溪河邊,這個時期是第四紀晚更新世,劍齒象、披毛犀等許多巨型動物在其間滅絕,這個時期的古人類生理特征上已經和現代人基本一致,已知人類的足跡抵達了除美洲、南極洲以外的世界各大洲。
2019年夏季,一場洪水沖刷出地底上萬年的烏木和動物化石,一些遠古人類使用過的打制石器也暴露出來。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到此開展了兩年左右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初步揭露了遺址面貌,并沿濛溪河沿岸發現了11個相互關聯的遺址點,構成濛溪河遺址群。
2023年12月5日拍攝的濛溪河遺址內的烏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經初步分析,濛溪河遺址為古人類在水邊棲居形成,文化層分布在濛溪河現在的水位以下,為特殊的飽水埋藏環境,得以保留大量有機質材料。2023年已出土石器、木器、骨器、動物化石10.5萬余件,植物種子、果實、芽孢等遺物6萬余件,還發現有遠古人類行為產生的用火、切割、刻劃、琢制等痕跡。
圖為濛溪河遺址內出土的有X形劃痕的骨器(2023年12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鄭喆軒告訴記者,濛溪河遺址極為難得地保存了大量有機質文物,動物遺存有象、犀牛、熊、牛、鹿、獼猴、魚、龜、蛇、蛙、鳥、豪豬、竹鼠等30多個種類,大中小、水陸空、食肉、食草類動物齊全。植物遺存發現了樹木、果實、種子、孢粉等30余科的植物種子和果實,還發現了大量接骨草和筋骨草,表明古人類很可能已經會用草藥治療跌打損傷。部分器物上的刻痕顯示出古人類已有了精神追求。另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也為我們深入了解當時的環境、氣候提供了可貴的材料。
圖為濛溪河遺址內出土的被燒過的動物骨骼(2023年12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濛溪河遺址罕見地復原了一個立體的舊石器社會場景,這是一個多學科跨領域的重大發現,不僅是考古學意義的,豐富的動植物遺存也將推動我國在古植物、環境、氣候及樹輪年代學等領域的研究。”鄭喆軒說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