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蕾
1982年,作家路遙的小說《人生》發表,引發全國讀者的強烈共鳴;兩年后,《人生》被拍成電影,人們無不為高加林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動容;近日,電視劇《人生之路》熱播,在熒屏上續寫高加林的人生故事,用一代農村青年創造新生活的奮斗歷程道出了作家的未盡之意,獲得了觀眾好評。這條從小說《人生》到電視劇《人生之路》的創作演進之路,一時被業界傳為佳話,掀起了經典IP改編話題的討論熱潮。
經典IP改編,是以曾在一段時間內盛行,流傳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影視劇、文學名著等為素材,進行二次或多次創作的影視作品。由于具有獨特的文化意義和符號價值,由其改編的影視作品往往未播先火,吸引一眾粉絲,并在播出上映期間引發公眾對不同版本改編之作的討論。然而,靠“情感文化”的廣告效應激發大眾的懷舊情緒后,如何讓他們看進去、喜歡上,并如自來水般將好口碑傳播出去,需要創作者不斷探索。
接續文脈,彰顯經典IP穿越時空的深邃力量
經典IP因故事框架豐滿、細節刻畫充分、人物關系集中等特點,成為培植精品影視劇的沃土。曾經,《圍城》《春蠶》《林家鋪子》以及四大名著等文學經典被搬上銀幕熒屏,成就了一批影視經典。前些年,《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永不消逝的電波》等由經典IP改編的作品上映播出,成為一代人的影像記憶。近兩年,由經典IP改編的影視作品更是受到廣大觀眾歡迎。如綜藝節目《故事里的中國》通過“戲劇+影視+綜藝”的綜合表現方式,對《林海雪原》等作品片段重新演繹,彰顯經典故事背后的情感力量,被觀眾點贊。還有根據小說《秋菊傳奇》改編的電視劇《幸福到萬家》講述新時代的“秋菊”何幸福在事業與婚姻、愛情與親情的多重考驗下不斷成長的故事,頻頻引發網友熱議。
這些經典IP創作距今已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由其改編的影視作品為何還能獲得當下觀眾的肯定?一個重要原因是抓住了原作的精氣神,獲得了能穿越時空的深邃力量。在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看來,經典之所以可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探索了具有恒久意義的人生話題,塑造了具有恒久魅力的藝術形象,提煉出具有恒久價值的人生哲理。改編者無論如何創新,這些價值內核不能丟。《人生之路》傳達的“人生都是負重前行”“好人一定有好報”理念,與原作一脈相承。而《幸福到萬家》里何幸福那股“凡事都要講理”的勁頭,正是對《秋菊傳奇》精神價值的提煉、升華。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楊洪濤進一步分析,優秀改編作品往往能挖掘出經典IP中不斷生長的文化基因。比如初讀《人生》,是個愛情故事。之前電影、話劇等都圍繞這條愛情線展開。但再讀下去,它還是關于生活在陜北農村的青年人如何在社會變革中不斷奮發前行、尋找人生方向的故事,從中可以看到中國社會發展脈絡。《人生之路》的創作者將原作中這些富有生命力的內容與當下觀眾的審美需求結合,生發出更加富有時代感的主題。
在改編中融入現實觀照,賦予作品鮮明的時代性
以靜態眼光看,經典IP改編作品是特定創作人員的創作成果;但從歷史角度講,這種改編則是不斷創新迭代、持續演化的過程。在漫長歲月里,經典IP被多種藝術形式反復詮釋。當下的改編作品要想實現創新表達,成為區別于以往改編之作、讓觀眾眼前一亮的“這一個”,必須突破固有思路。
“經典IP的影視改編分為移植式、注釋式、近似式。移植式,即最大限度還原原作;注釋式是在主要內容還原原作的基礎上,對某個人物或線索進行改編;近似式只從原作中吸收一些素材進行創作。而近期涌現的作品,卻在這三種方式之外,開拓出取材續寫的新思路,即在保留原有故事基本情節、堅持原作精神內涵基礎上進行富有時代特色的續寫或擴寫。”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編輯部副主任閆偉介紹。此法在《故事里的中國》“英雄兒女”中小試鋒芒。編導在重現電影《英雄兒女》王成英勇就義的經典片段后,又通過訪談形式續寫王成的故事,講述王成式的戰斗英雄趙先有和他的兒子、孫子三代人在“王成連”接續奉獻,以實際行動傳承王成精神的事跡。
《幸福到萬家》和《人生之路》的創作者發揮長篇電視劇優勢,對取材續寫法進一步發揚光大。編劇趙冬苓在談到《幸福到萬家》的創作時曾指出,從《秋菊傳奇》IP誕生至今的幾十年間,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法制觀念已深入人心,鄉村進入小康時代。很多農村女性在邁向城市文明和現代化社會的過程中,具有更加獨立的思想和更加現代的意識。基于這些變化,《幸福到萬家》將原本秋菊討說法的故事框架與鄉村振興、法治建設的時代主題相融合。從“鬧婚”事件,到征地風波,再到污水處理案,作品從農村女青年何幸福的視角出發,講述新農人成長奮斗的故事,為“秋菊”的故事開辟了新的表達空間。
與《幸福到萬家》移植時代語境后進行擴寫的做法不同,《人生之路》前半段基本還原原作,后半段結合人物性格和情節的發展以及社會發展規律,對高加林的命運展開了與時俱進地續寫。該劇總制片人魏巍介紹,電視劇不僅延展敘事時間線,從1984年高考前夕開始講到我國進入互聯網時代,還豐滿敘事主線,加入高加林高考被頂替的事件,從而生成上海與陜北農村雙線并舉的敘事模式,引出對創業、代際關系、女性成長等時下社會熱點話題的探討,使這個年代久遠的IP里處處流淌著對現實生活的觀照,以及來自時代的新思考。
用理性精神和溫暖情懷成就新經典,使經典永流傳
“好的經典IP改編不是貼合時代語境的簡單復制粘貼,而是站在經典IP的巨人肩膀上,用溫暖善意的目光審視原作,用積極主動的‘再創造’賦予它新的生命。”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強調。由于創作年代的局限,或部分創作者風格使然,一些經典IP以灰暗沉重為基調。有的內容片面表現生活荊棘遍地、人性自私貪婪。這種糟糕的個別情況若傳播放大為社會普遍現象,容易對觀眾內心造成沖擊。因此,在改編經典IP時,應調入更多溫馨明亮的色調,多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這樣更容易使觀眾獲得情感共振,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社會使命感。
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流金歲月》對原作中利己主義者朱鎖鎖進行創新演繹。劇中的她沒有盲目追求物質享受,而是為了獲得安全感,或幫閨蜜渡過難關而努力掙錢,這樣更加符合主流價值觀。還有小說《人生》講的是高加林想要離開黃土地卻求而不得的人生,呈現一種無奈的悲哀。《人生之路》卻通過高加林堅持文學創作,重新找到人生道路的故事,表達“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的理念。
創作者深知,社會效益也是評價作品的重要指標。所以,他們更愿意以理性精神和溫暖情懷面對原作中的生命缺憾、社會問題,發現、提煉其中的美好、溫情,把“糟糕的個性”轉化為豐盈飽滿的形象,將“糾結的小情感”升華為人間大愛,從而啟發廣大觀眾通過思考人生、觀察社會形成更加積極健康的價值取向。“經典IP改編既要‘立地’,更應該‘頂天’,既要接經典IP的地氣,抓住原作的精氣神,又要提人氣、有生氣,以現實觀照賦予作品時代特征,以藝術創造提高作品精神格局,這應成為創作者追求的更高境界。”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劉永昶總結道。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10日 15版)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