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新時代新征程,值此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人民網推出“文藝星開講”2023兩會特別策劃,邀請文化藝術界的代表委員,為文化繁榮發展建言獻策,共同探討如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堅持開門搞考古,深入挖掘堅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讓文物活起來,讓老百姓看得懂、感興趣、想參與、有收獲。”
……
扎根文博界近30年來,做與歷史對話的聯絡人是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始終如一的追求。馬蕭林告訴人民網記者,今年,他將重點關注文博領域的文物安全保護及活化利用等問題,提出關于拓寬對外文化交流渠道的提案,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而努力。
在馬蕭林看來,如何實現考古成果全民共享,對文物做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非常值得關注。當下,許多考古成果被轉化為大眾喜聞樂見、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陳列展覽、文創產品、數字化體驗及公眾活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找到結合點,文創產品讓文物潮起來
考古盲盒、玉佩棒棒糖、三星堆面具冰激淋、四神云氣冰箱貼……近年來,極富創意的文創產品層出不窮,不僅掀起全民考古熱潮,更成為各大博物館吸引觀眾、連接大眾生活的“出圈密碼”。
作為國內首個推出考古盲盒的博物館,河南博物院一直走在文創賽道的前端。談及創意初心,馬蕭林介紹,“我們從珍貴文物藏品中提取文化元素,希望通過這些精心打造的文創產品,讓大家體驗到發現‘文物’的驚喜感、代入感和滿足感,激活年輕人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讓更多人對文物親而近之。”
“感覺把博物館帶回家了”“新知識又增加了”“一點點挖出‘文物’的感覺好解壓但也挺累的,考古人真辛苦”……許多網友在網絡上分享買到文創產品的喜悅,更會主動去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到考古工作的不易,這樣的反饋讓馬蕭林感到欣喜。
“我們會不斷提取新的文化元素,研發新產品,不斷往前跑。”馬蕭林表示,深挖內涵,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結合點是文創創新的出發點,要讓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在娛樂的同時了解到更多的古代智慧,助力傳統文化傳播。
用好數字化,科學技術讓文物動起來
從隔著玻璃看文物到沉浸式互動觀展,科技讓文物動起來,也讓更多人選擇在日常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
在5G、VR、AR、全息影像等技術的賦能下,博物館中的文物信息得以情景化可視化。觀眾打開手機掃一掃,可以用手指360度撥動虛擬文物,從不同視角清晰觀察到它的局部細節;智能展示設備和互動專區的增加,讓大眾與文物可以“親密接觸”。
“打造智慧博物館離不開科技力量的支撐。”馬蕭林認為,在博物館數量大幅增加的當下,首先還是要把文物的基本陳列做好。新的科技手段更新了陳展形式、表達方式,為沉浸式體驗提供了發展空間,讓厚重的歷史文化能夠穿越時空,古今對話變得真實可感。
此外,馬蕭林認為,通過新媒體的力量,文化精品能以更快的速度、更強的力度傳播出去,從而引發公眾圍觀,讓更多人看到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
據馬蕭林介紹,目前,河南博物院正在打造數字博物館,近期已完成近千件文物的數字化工作,希望將文物呈現在故事情境之中,讓觀眾在沉浸式體驗中了解到文物的前世今生。
探索新表達,跨界展演讓文物活起來
火爆出圈的“唐宮小姐姐”,驚艷刷屏的《只此青綠》……博物館將陳列展覽延伸到舞臺,探索出讓文物活起來的新表達。
“《唐宮夜宴》就是從河南博物院展示的文物當中獲取的靈感,讓彩繪陶俑幻化成唐宮少女,喚醒人們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從而產生情感共鳴。”馬蕭林表示,不少網友驚呼,原來古老的傳統文化也可以這么時尚。
此外,河南博物院自2000年創辦華夏古樂團,復原演繹了賈湖骨笛、編鐘、編磬、琴、瑟等音樂文物。談及創辦初衷,馬蕭林說,想讓文物奏樂,讓文物唱歌,讓文物跳舞。“我們會在現場演奏過程中打造沉浸式體驗,讓觀眾在聽古樂的同時,還能感受到古代的場景,包括動起來的文物、古畫中的人物,從而吸引觀眾更好了解古代音樂文物和歷史。”
近期,華夏古樂團根據鞏義石窟中的伎樂人形象,以及敦煌樂譜遺留的曲譜復原了唐代樂曲《傾杯樂》,以鮮活的形象向大眾展現1400多年前北魏至唐代樂器的形狀和演奏方法。馬蕭林認為,“這次復原展演用古樂方式講好文物背后故事,是對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次生動實踐。”
在馬蕭林看來,走進博物館已成為公眾的生活新常態,穿漢服買文創則變成年輕人的新時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愈發深入人心。“默默無聞的考古人、博物館人逐漸從后臺走到前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新時代的文博事業真正走進了‘黃金時代’。”
馬蕭林表示,會繼續努力用活考古成果,運用新手段,實現新表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添磚加瓦。同時,加強多語種、全媒介傳播的有效性,讓世界看得到、看得懂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監制:黃維、雷陽
統籌:劉穎穎
文案、采寫:劉微
剪輯:劉微
視覺設計:王柯涵
素材來源:河南博物院、河南衛視
鳴謝:河南博物院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